[專業涵養] 助聽器壓縮頻道數/總論

「壓縮頻道數」是數位助聽器規格中,最為人熟知也最為人誤解的項目。

主要的起因是助聽器廠商最常以頻道數區分助聽器產品等級(及價位):越多頻道的助聽器越厲害、功能越強、售價越高昂。這句話只有在非常限定的條件下才成立,只有在同一個品牌、同一個產品世代、同一個產品系列中,才可能可以如此簡化來比較。由於「頻道數」的誤解及濫用,有些廠商開始混淆這個名詞的定義,例如在規格資料中標示「數位訊號處理頻道數」,讓數字看起來比別的廠牌更大,營造自家產品高人一等(或更經濟實惠)的錯覺。

本文將先說明「壓縮頻道數」的嚴謹定義,接續幾篇文章再分別依照不同助聽器廠牌集團,整理市面上常見助聽器標示的型號、頻道數,與這些助聽器真正的「壓縮頻道數」,做為輔具選購、評估驗證、政策制度研析等目的之參考,以免受到行銷術語混淆。

多數助聽器在頻域進行數位訊號處理,意思是助聽器會把聲音訊號拆成許多「頻道」再進行處理,每個頻道都只處理某個頻率範圍(頻道寬度)內的訊號。理論上每一個數位訊號處理頻道都可以對聲音做不同處理,例如設定不同的壓縮閾值、壓縮比、增益值、最大輸出等,使得每個數位訊號處理頻道都成為單獨的壓縮頻道;隨著數位訊號處理芯片日益先進,助聽器可以運用更多數位訊號處理頻道判斷聆聽環境分類、改變方向性麥克風極性、抑制迴授音,但這些先進的助聽器更常把兩個或多個相鄰的數位訊號處理頻道合併為一個壓縮頻道,這種策略有幾個考量:

必要性
助聽器配戴者的聽力閾值資料有限,每耳很少超過 10 個(250、500、750、1,000、1,500、2,000、3,000、4,000、6,000、8,000 Hz 等頻率)資料點,有些配戴者能提供的聽力閾值更少到只有 2 至 4 個資料點,這些資料點之間就算能設置額外的單獨壓縮頻道,也只能根據猜測來配置,難以有效證實配置是否得宜。相關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平坦型聽損者(不同頻率的聽力損失程度大約相同)配戴助聽器在壓縮頻道數增加到 6 個以上之後,安靜環境中的語音聆聽表現就沒有顯著的進一步改善;陡降型聽損者(高頻聽損比中、低頻聽損程度嚴重許多)則是壓縮頻道數增加到 8 個以上之後,就沒有顯著的進一步改善。
省時
調整助聽器是一件花費時間力氣的工作,服務提供者與服務接受者的心力都受到考驗,有越多壓縮頻道需要配置壓縮參數,就得花更多時間完成調整選配程序。
省電
電池科技在助聽器上的發展進度不若訊號處理技術成長得順利,處理芯片每秒的運算量越大,對電力的需求也越高,導致助聽器配戴者需要更常更換電池或充電。
彈性
數位訊號處理頻道數比壓縮頻道數更多的助聽器,每個壓縮頻道可以包含不同數量的數位訊號處理頻道,可以改變壓縮頻道間的交越頻率,讓各壓縮頻道的頻道寬度符合配戴者的聽力損失型態。

大致說來,計算「壓縮頻道數」可能比計算「數位訊號處理頻道數」更有意義,可是助聽器廠商在規格文件標示的「頻道數」常常是「數位訊號處理頻道數」,要採取什麼定義,才能夠在規格文件裡找到真正的「壓縮頻道數」,或者才能在規格文件未寫明的情況下,判斷助聽器實際的「壓縮頻道數」呢?澳洲政府聽覺服務計畫〈協議〉文件的附表三中,對「壓縮頻道」有個簡單而清楚的定義,大意為「每個壓縮頻道都可以分別調整在小音量輸入、大音量輸入情況中的增益值」,亦即要看真正可以分別調整的頻率範圍個數來判定。有些助聽器廠牌的規格文件中,除了原本列出的頻道數(channels 或 processing channels)資訊,另外還提供可調整的頻率範圍個數,例如標示成「微調頻道數」(fine tuning channels)、「選配頻道數」(fitting channels 或 fitting bands)、「控制調節桿數量」(handles)等,這些才是真正的壓縮頻道數。如果規格文件只有標示「頻道數」,沒有提供其他資訊,也可以實際使用助聽器選配調整軟體,觀察特定助聽器機型的調整介面中,能夠提供幾個可單獨調整的壓縮頻道,如此計算更為公正。

另外有些助聽器則如同我在《助聽器數位訊號時域處理》文中介紹的那樣,在時域進行數位訊號處理,這類助聽器更沒辦法用「壓縮頻道數」來描述或比較。然而採用前述的原則來判定,可以發現在這些助聽器的選配調整軟體中,仍然提供「壓縮頻道」概念的調整介面,甚至在同廠牌不同價位的產品間,提供單獨調整的「頻道」數量也有差異。規劃政策或者比較產品規格時,我會運用「等效」的描述方法,表達雖然某個助聽器產品不是在頻域進行數位訊號處理,但其選配調整軟體能夠提供相當於另一款助聽器產品的選配調整彈性。

雖然壓縮頻道數沒有像數位訊號處理頻道數般不斷膨脹,但市售助聽器產品已經有可調整壓縮頻道達到 24 個的,仍然值得思考這樣的數量等級是否能夠證實其效益。如果比較 7 個壓縮頻道的助聽器與 4 個壓縮頻道的助聽器,研究結果支持前者可以提供較佳的效益;但若比較 8 個壓縮頻道與 20 個壓縮頻道,沒有證據指出哪種配置的較能改善安靜環境中的語音聆聽功能。眼尖的朋友馬上注意到「安靜環境」這個條件,言下之意是否表示他們在複雜聆聽環境中可能帶來差異?確實如此,即使壓縮頻道數量超過 8 個之後不再有充分的臨床價值,更多數位訊號處理頻道能發展出更複雜、更先進的處理策略,問題在於不同廠商的考量取捨不同,採用的演算法不同,這些複雜聆聽環境也沒有標準化的比較或測量方式,沒有辦法客觀地證實哪一種比較好、什麼程度才足夠。當頻道數大到某個程度,遇上不同廠牌的設計不同,例如甲廠牌的助聽器把 64 個數位訊號處理頻道配置成 16 個壓縮頻道,乙廠牌把 48 個數位訊號處理頻道配置成 20 個壓縮頻道,數字之間更難直觀比較,這樣的比較也不見得有意義。

為了讓讀者能夠快速掌握市售助聽器產品在「數位訊號處理頻道數」跟「壓縮頻道數」或「等效壓縮頻道數」的配置情況,我前一陣子再次閱讀耙梳不計其數的助聽器規格文件,安裝使用十幾個助聽器廠牌的選配調整軟體,整理統計不同廠牌助聽器的情況,將於本系列之後幾篇文章分別表列。當然助聽器廠牌眾多,實在不可能納入所有的助聽器廠牌,只涵蓋目前全球助聽器市場的前五大集團:

Sonova
包括 Phonak、Unitron、Hansaton 等廠牌
Demant
包括 Oticon、Bernafon、Sonic、Philips 等廠牌
WS Audiology
包括 Widex、Coselgi、Signia、A&M、Audio Service、Rexton 等廠牌
GN
包括 ReSound、Beltone、Interton 等廠牌
Starkey Hearing Technologies
包括 Starkey、MicroTech、Audibel、NuEar 等廠牌

市場上還有個特殊的助聽器廠牌是 Costco 好市多的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 科克蘭」,實際上是好市多每隔一段時間全球統一向其他助聽器廠商招標採購,因此每次採購到的助聽器(稱為不同「世代」)都可能由不同品牌代工或貼牌,例如最新的 KS 9.0 助聽器由 Sonova 集團生產,早先的 KS 8.0、KS 7.0 由 Rexton 生產,更早的 KS 6.0、KS 5.0 由 ReSound 生產……不同時期的 Kirkland Signature 助聽器在規格與功能上都可能有很大的差異;與 Costco 往來的助聽器廠牌即使沒有拿到前述的合約,仍然會向 Costco 以各自原本廠牌供應助聽器產品,只不過 Costco 的售價相比其他銷售管道實在低太多,因此這些廠牌可能推出新的「產品線」,在功能上與其他市售產品做出小幅差異來跟其他經銷商交代,例如 Phonak Brio 助聽器、ReSound Preza 助聽器都只在 Costco 銷售,其規格文件通常只提供給 Costco,選配軟體也可能只向 Costco 提供特規版本。

稍早提到助聽器有不同「世代」、不同「產品線」,導致即使同廠牌助聽器產品也有琳琅滿目的型號差異,若對這個市場生態不夠熟悉很容易因此卻步。通常在助聽器的型號上可能呈現幾種不同資訊:

世代
助聽器數位訊號處理芯片歷經硬體變更或韌體大幅度改版後,廠商常宣稱為新的「世代」,可能新增某些功能、在某些功能或規格上產生巨幅變化、導致舊有周邊配件不相容、導致舊版選配調整軟體的不相容等。
產品線
助聽器廠商為了市場區隔所設計的命名慣例,常用的產品線分類方式包括:頂級、商務、入門陽春、美觀設計、嬰幼兒或學童專用、高輸出功率、外型形式、外殼材質等,不同產品線的助聽器產品可能在細部功能或配件使用方式上有所差異,不同廠牌的分類方式或類別數量也有不同。
技術等級
技術等級通常直接影響助聽器數位訊號處理頻道數、壓縮頻道數等規格,也會反應在各項數位訊號處理功能的威力強度上,也可能在細部功能或配件相容性上有所差異。
特殊元件規格
某些助聽器產品可能在安裝某些特定元件或啟用某些功能後,在型號上的標示也產生差異;這類特殊元件規格可能包括:無線傳輸功能、T 感應線圈、方向性麥克風、防水結構等。

助聽器產品的世代、產品線差異,都可能導致技術等級的標示系統改變;也可能技術等級的標示系統雖然保持相同,但對應到的數位訊號處理頻道數與壓縮頻道數規格卻不同。同一個產品線的助聽器產品不見得遍及所有世代、提供所有技術等級可供選購,助聽器廠商在全球也可能採取分區布局的策略,使得某些助聽器產品在某些國家較晚上市銷售或不予銷售,或者相同產品在不同國家提供的功能或規格有所出入;請各位理解這種整理工作在實務上的難度,引用我整理的資料前務必盡量親自求證,若看到資料中存在可疑、可議、疏漏、謬誤等情況,也請不吝提出討論。

jed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