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聽器公司不說的事:T 線圈
本系列大概更像是「就算得罪很多人也要說出來的真相」,冒著生命危險揭露台灣多年沈痾。
T 線圈(T-Coil,也稱 Telecoil 或電話線圈)是一種用於助聽器的類比式無線音訊接收裝置,其基本運作原理是電磁感應,從上個世紀的類比式助聽器到目前最新穎的數位式助聽器都可以看到它;T 線圈可以接收多種電話機的訊號,從上個世紀的轉盤式家用話機到最新推出的 iPhone 智慧型手機都支援,還可以用於接收機場、公車、計程車、售票或服務櫃檯、電影院、戲院、博物館、學校教室等各種公共場所或會議室舖設的感應線圈迴路(Induction Loop,或稱 Hearing Loop、ヒアリングループ)訊號。
T 線圈是種不限定任何廠牌的全球通用規格,裝設在助聽器的成本低廉(元件成本大概只有新台幣幾百元以內),免配對隨開即用,傳輸延遲時間極短,而且一組訊號發射設備可以搭配無限多組助聽器使用,未配戴助聽器的人(即使是聽力正常的人)也可以配戴 T 線圈接收器聆聽同一組聲音訊號。T 線圈是最早的助聽器無線科技,也是聽覺通用設計的優秀典範。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至今仍然要求美國所有電話機都應該檢測聽筒與助聽器 T 線圈的相容性。
T 線圈如此便宜又好用,為什麼妳可能沒聽助聽器公司提起過?
從歷史脈絡來看,台灣的通信法規從未要求檢驗電話聽筒的助聽器相容性,加上市場充斥著中國廉價話機(包括白牌智慧型手機),許多電話聽筒無法有效與助聽器 T 線圈搭配使用。很多台灣的助聽器配戴者根本不知道 T 線圈是什麼,事實上可能連助聽器都沒有正確選配,畢竟很多助聽器公司連基本的實耳測量都沒做,助聽器配戴者從來沒有倡議過公共設施或環境的聽覺友善,台灣除了極少數地點(例如國立臺灣圖書館)外,根本沒有舖設感應線圈系統的規劃。這些歷史脈絡一直沒有明顯逆轉:可以使用 T 線圈的機會少,瞭解 T 線圈的助聽器配戴者更少,可以使用 T 線圈的機會更難增加……。
然而在上述歷史脈絡中,關鍵大概還是在助聽器公司。許多助聽器公司很可能沒弄懂助聽器 T 線圈的功能與用途,選配助聽器的時候沒有教導配戴者如何挑選相容電話機及倡議公共設施與環境的相容性,助聽器配戴者當然很難瞭解 T 線圈。助聽器公司若不是無知,恐怕是無良:T 線圈相容性佳、成本低廉,與其銷售裝設 T 線圈的助聽器機型多賺幾百元,有些廠商更希望可以多賣幾萬元的特定廠牌專用助聽器配件,或者哄騙消費者說再花十幾萬元買更新、更貴的助聽器可以改善,完全不提千元以內的 T 線圈有機會帶來良好效益。
我明白助聽器公司在商言商,終究要能賺錢。但站在聽力學專業的立場,我仍然相信主要目標應該是有效改善聆聽,獲利只是合理報酬;而不是如許多台灣的助聽器公司那樣,以獲利為主要目標,不關心消費者的聆聽環境也不在乎消費者的利益,幾十年下來只有自己賺到錢,對整體聽覺環境毫無貢獻。
註:的確 T 線圈存在一些缺點,例如頻寬有限、易受環境電磁干擾、無法加密、體積較大等,但在(尚未定案的)藍牙 Hearing Aid Profile (HAP) 或其他技術成為主流前,T 線圈仍然是相當有效而且相容性極高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