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涵養] 用裸耳語音辨識率預測助聽器選配效益?

內容變更標示示例
從舊版刪除的內容
安插至新版的內容

-24,6 +24,8

對於提供聽力學處置服務的機構,大可直接拿出助聽器,依照 NAL-NL2 或 DSL v5 等處方公式選配,以實耳測量確認調整結果確實符合處方目標後,讓個案佩戴著助聽器,以正常交談語音音量測量增益後語音辨識率。

我國《醫療器材管理辦法》第三條附件一〈醫療器材之分類分級品項〉裡面有個 G.3330「全功能型助聽器」,其鑒別說明為「全功能型助聽器是一種電子器材,在聽力測試時模擬助聽器,具有可調節的聲音輸出量、例如接收、輸出及頻率反應。此器材是用于選擇及調整供人配戴的助聽器。」名稱雖然包含「助聽器」,實際上是一種聽力檢查儀器,功能是模擬數位式助聽器的多頻道非線性增益特性,讓個案直接以裸耳佩戴聽力檢查耳機而能預測選配助聽器後的效果。然而就我所知,目前台灣沒有任何醫療院所具備這種醫療器材。

而對於不提供聽力學處置服務的機構,量測個案的可接受噪音值(Acceptable Noise Level,ANL)更有意義。另一方面,也可以照會其他專業領域人員,例如語言治療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進行語言功能、認知功能、記憶功能、執行功能、運動功能、精細動作功能等面向的評估。

聽力學處置是一整套涉及行為改變的複雜歷程,充滿動態與變化,不只/止於助聽器選配;助聽器的「效益」應該依據個案與照護者共同設立的現實目標來評估,甚至語音辨識的表現都不見得是其中要件。聽力師的專業能力包括理解個案需求,轉化成各種可檢驗、可驗證的不同測試,隨著促進個案邁進的過程中,用以檢視及修正策略,支持個案達成的每個里程碑。切勿迷信有什麼單一指標足以定義所有個案,人類的多樣性遠超過此。

jed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