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打鍵盤] 2007 年年終數位趨勢回顧(二)

這一篇是我給聯合新聞網數位資訊(以前的「數位文化誌」2008 年起整併進「數位資訊」)的文章,於 2008/01/03 刊登在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15&f_SUB_ID=2926&f_ART_ID=104503 。請注意,這一篇文章並不授權各位讀者任意作為商業使用。

2007 年年終數位趨勢回顧(二)

前一期筆者回顧了過去幾年間,包括部落格、圍紀等議題的發展演變;在 2008 年的第一個月,且讓我們繼續這趟未完的回顧之旅,並放眼未來吧。

身份與隱私

隨著個資外洩、詐騙電話與簡訊日趨嚴重,政府逐步把某些金融法規修改得越來越不便。以筆者自己為例,我曾填妥委託書、並將雙證件正本交付給家父,請他代為前往郵局辦理定期存款⸺在這種情況下,郵局辦事人員仍然堅持要以電話直接與我聯繫,核對身分證編號、戶籍地址、出生日期、存款金額等種種細節纔肯受理。即便連存個錢都這麼麻煩,但是相對之下個人資料卻更為容易外洩。

以電話核對這些資訊時,隔牆有耳可不是鬧著玩的;然後連雅虎奇摩等大大小小的網站,重設個密碼都要出示雙證件,而卻又根本沒辦法擔保機密資訊不外洩⸺這陣子國內纔有知名大型網路書店出過狀況呢!幾個月前,以提供免費 PGP 加密而著名的網頁電子郵件服務網站 Hushmail,纔將使用者加密過的郵件予以解密,並交給美國政府;就連標榜加密的網站都會發生這種事了,我們還能相信誰?

保密必須從自己做起,隱私不應該輕易妥協。下次當有人要跟你核對資料、請你出示雙證件,或者是宣稱「有密碼保護」、「鎖右鍵很安全」的時候,請務必抱持懷疑的心態面對;當人人都能做到這樣,那麼這個世代的隱私纔終於稍微有所起色吧。

另一方面,為了解決這個時代的身份問題,也就是在眾多網站的授權及登入問題,先後有了 OpenID 及 OAuth 的技術與實做;OpenID 已日趨成熟,包括穀歌及雅虎奇摩等大型網路服務商均已採用,OAuth 亦緊追在後,兩者可望相輔相成而成為未來的主流,不過在國內的應用卻都還不常見,這也是國內的網路技術尚可發揮開拓之處。

創用 CC 與數位權利保護

創用 CC 3.0 台灣版授權條款即將本地化完成,而台灣創用 CC 計畫也將在本月下旬(1/19、20 兩天)舉辦「資訊時代之亞洲與公眾創用國際研討會」,屆時會有許多來自各國的創用 CC 計畫成員參與,有興趣的朋友可別錯過了。

然而,即使現在智慧財產權終於能有比較公平正義的運用,仍然有許多智慧財產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力量,而被少數人所壟斷。舉例來說,教育部編撰的各種字典係由全民納稅的經費製成,其智慧財產應屬於全民所有,但是就連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員提出申請,都未必能獲得回音,取得完善而合理的使用權利。

類似的事情悄悄地發生在國內各處,包括故宮博物院以及許許多多國營公司,都要求民眾付出額外的金錢來消費自己納稅而得的著作⸺而隨著國營公司陸續民營化,原本智慧財產權應屬於全民的著作,卻也接二連三地成為民營化公司的私有財產。如果我們真的想成為以自身文化為豪的國家,就不該讓這種事情繼續發生,不是嗎?

Second Life 與線上遊戲

由 Second Life 帶來的金融活動,讓各領域的學者莫不正視「線上遊戲」帶來的可能性,商人們更不敢錯過背後的商機。「遊戲」在升學主義掛帥的台灣,似乎長久以來一直背負著污名,但是隨著日韓的「成功經驗」,沒有人能夠反駁遊戲⸺尤其是線上遊戲⸺已能成為國家重要的經濟實力,誘引出種種金流,並在文化層面影響其他國家與文化。

透過 Second Life,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體認到,遊戲在博奕、競技之外的目的⸺它可以是一種生活、一種體驗、一種創作與實現。

更進一步來說,Second Life 打破了「網頁」的成規,讓網路體驗又有所不同,也正好搭上了社交網站的風潮。隨著 Second Life 開放其用戶端源碼,我們甚至可以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的網站,與 Second Life 緊密結合,同時也將有更多類似 Second Life、超越 Second Life 的網路應用誕生。

說真格的,與其在現實世界沽名釣譽,到 Second Life 經營圖書館顯然真實得多。

小圈圈

既然我們說到社交網站,說到所謂 Web 2.0,甚至是身份與隱私權,就不可能不提小圈圈。就如同我之前所說過的一般,小圈圈是 Web 2.0 的本質,是更私人的社交結構;PGP 多年前即有的「信任網」模型,本質上正是小圈圈的特化應用。

但進入了 2008 年,人們還是跟過去幾年間一樣,在各個新成立的社交網站上註冊帳號、「加入為好友」,究竟是前述 OpenID 及 OAuth 技術實做不夠普及,抑或這種一而再、再而三的「加入為好友」實際上乃是小圈圈的重要儀式,實在是個有趣的課題,值得我們再多想想。

Web 2.0 的本質是小圈圈,但是「小圈圈」這種人際關係不是讓這一切繼續運轉下去的充分條件;除了「關係」以外,如何讓充實關係的種種內容,也能夠具有意義、成為資訊,也會是鞏固小圈圈的重要發展,以及 Web 2.0 的前途出路。

結語

2008 年又是個百廢待舉卻同時充滿希望的一年,網路上不乏茫然的傳統產業跟堆砌泡沫的創業寫手;科技飛越的同時,人心的改變一如牛步。我們知道社會上的人心腐敗難以消滅,網路世界中自然也沒有差別,但是仍舊有少數安靜而誠懇實在的人們,不放棄任何讓世界更美好的機會,日以繼夜地奮鬥著。那,正是希望所在,而人人都能選擇成為其中一員。

jed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