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人生] MIT OpenCourseWare

我個人認為,朱恐龍所主持的 TWOCW 祇能用好大喜功、勞民傷財、事倍功半來形容。自然我不喜朱已久,但是這樣偏激的說詞並非針對他這個人,而是針對這整個計畫。

姑且先不論朱在翻譯 J.R.R. Tolkien 舉世聞名的著作 《 The Lord of the Rings 》時的諸多謬譯,何能翻譯甚至負責校譯 TWOCW 的內容,也不考慮朱汲汲營營於包裝、行銷的那股模樣,單就 MIT OCW 本身來看,我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使得我沒有任何參與 TWOCW 的意願,更因此而不鼓勵其他人投身其中。

首先,私以為 MIT OCW 最珍貴的資產,並不在於 MIT OCW 所囊括的課程內容,而是在於 MIT OCW 本身。任何立意良好的主張,如果沒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往往祇會反其道而行;麻省理工學院基於「抵抗商業化的知識」這麼一個信念,投入了數億美元的資金,一口氣展開了三個計畫: OpenCourseWare 、 Open Knowledge Initiative™ 、以及 DSpace 。其中 DSpace 著重於數位媒體的處理,包括像擷取、存放、搜尋、索引、散佈、呈現等,整個平台在 SourceForge 開發,任何人都可以從 DSpace 專案首頁下載文件與程式。另一方面, OKI 想要做的是遠程的、讓知識能真正開放的事業,讓高等學校及相關機構,能夠在開放的平台上,將知識聚集起來並加以傳遞。目前 OKI 和 DSpace 都還在發展初期,讓我們回到 OpenCourseWare 。 OCW 以雖然使用網頁作為呈現媒體,但卻不折不扣以 Ware 自居(光是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朱把 OpenCourseWare 譯為「開放式課程網頁」完全是搞不清楚狀況了),她們大部分重要的工作甚至不是在網頁上可以看到的:首先她們認真研究並解決了出版品的著作相關法律問題(也就是創意公用授權條款),然後她們將這個授權方式推廣至全校,讓校內的教職員理解並接受這樣的概念與實做;接下來她們也動用了大量的協助人員,幫準備課程的教授,把授課資料加以整理、數位化,甚至再行美編。而這些資料彙集起來後,還要再另行標記詮釋資料 (metadata) ,最後纔變成妳今天所看到的 OCW 內容。

然而正如同我之前提過的「免費資源,付費支援」,知識本身雖然應該要開放,但「教育」卻必須付出代價。„「我們的教育發生在教室裡、藉由和其他學生與教師的互動產生,而非藉閱讀網頁或下載材料,甚或觀看課程錄影。」€ MIT 發言人 Peters 如是說。依照我個人的理解, OCW 這個計畫本身即是 MIT 內部的「教育」⸺ MIT 內的每一個員工,都藉由參與 OCW 的經驗而學習「知識的開放」,一說「事情的正確作法」。

這是第一個讓我覺得翻譯 OCW 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必要的原因。

呂氏春秋》覽部第十五卷第八篇《察今》說著,「擇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與其照抄別人的工作,不若仔細研究她們是如何辦到的,而將這套思維與辦法學起來。人力、資源、時間一昧地耗用在翻譯上,遠不如用於規劃及實踐我們自己的 OCW 。這並非遙不可及,更不是說我們也得投入數億美元及大量人力纔可完成。事情的尺度規模或有不同,但背後的精神與概念卻是相同的⸺創意公共園地 (Creative Commons) 成立了,國內的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也已經投入 iCommons 計畫,成立了 CC Taiwan ,我在此呼籲那些參與 TWOCW 翻譯的教學研究者,倒不如先把妳們自己的學術著作、教材採用創意公用授權條款釋出,並且把這種「知識開放」的觀念帶給更多人,這纔是迫切該做、真正可行、而且更無技術門檻的事。

另外,由於 MIT 的課程內容畢竟是大學及研究所程度的東西,竊以為任何一個讀到這個程度的求學者,都應該要具備有這些專業領域的英文閱讀能力了。許多東西每翻譯就會失真一次,到頭來還是得要翻閱原典纔能明白最初的作者在何種時空背景下,採用了那樣的詮釋方式。如果有人抱怨因為看不了英文而無法習得這些知識,其實我會想要建議她先學著如何閱讀⸺不祇是英文的閱讀,而是文件的閱讀,甚至應該去學習如何學習;如果她沒辦法滿足這個要求,說難聽一點,或許該考慮一下自己是不是適合在這個領域裏打滾。

這是第二個讓我覺得翻譯 OCW 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必要的原因。

我在 2004/11/27 時去台北縣中山國中講了一堂課,叫「自由軟體中文化」。其中我提到對於任何翻譯專案來說,後續的維護都會是很重要的課題:翻譯的品質如何控制?譯者要如何交接?更別提翻譯的信‧達‧雅三原則了。對於 TWOCW 目前的翻譯來說,顯然完成度比較高的都是些「課程大綱」、「使用者證明」這類的東西;課程媒體的實際內容大概會一直維持在產出的速度遠大於被翻譯的速度,而且即便是純文字的部分即是如此,還論圖片、影片或其他媒體形式了。

我要再強調一次:與其盲目地翻譯別人的教材,還不如自己寫一份。兩地國情不同、文化背景也不同,多參考別人的東西很好,練習翻譯也很好,藉由翻譯的過程來習得知識也不錯,但是這些都不該反客為主。挾 MIT OCW 的知名度與資料量來造勢、造成媒體效果、引起群眾關注當然好,但是祇停留在這一步的話,一切都是虛無的。

實際上我會鼓勵有興趣的中學生不妨試著研讀、翻譯這些教材內容,而且應該要勇於拿出來跟別人分享討論、互相審閱校對,這些中學生的老師們也可以從旁輔佐,這會是非常好的學習經驗。但若投身高等教育或研究單位的人,如果祇知翻譯而不明 OCW 精要,那實在要說是殄為學者了。

對了,最後要抱怨一下, TWOCW 的質感實在糟透了。不論是網頁的視覺效果、用字遣詞皆然。

jed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