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聚過了好幾天,我纔開始寫這一篇;時間上有一點點晚,不過我慢半拍的習慣大概也改不了了。之所以會慢半拍,其實是因為想多等一點點資訊,這樣看事情比較能完整。
在這場輕鬆聚之前, 3/26 與 3/27 時,在台大資訊館所舉行的 YAPC::Taipei::2005 上,我已經見到了來自 Six Apart Japan 的
至於 03/29 當天我透過 Skype 把現場的聲音傳給了遠在美國的 mjhsieh ,然後他再把音訊轉播到歐美等世界各地,線上最多聆聽人數也一度達十七人左右,遍及英美等地,也算是相當有趣的了。以下先簡單敘述一下當天的摘要好了。
Joi Ito 首先從「連接」這個有趣的觀點,剖析網路的特色──事實上很快地他就把話題帶到了 Creative Commons ,接下來的論述也幾乎都是從 Creative Commons 的著眼點出發的。這時我纔突然想到:對啊!因為 Joi Ito 本身就是 Creative Commons 的計畫成員嘛!或許 Joi Ito 所要傳達的概念是,部落格的目的是要實踐網際網路成立的理念:連接來自世界各處的創意,而要達成這個夢想,就得仰賴 Creative Commons 了。(他所使用的投影片,可以在此下載)
接下來來自韓國的「部落格女神」 Heewon Kim 開始講述韓國的部落格文化。雖然她的時間不多,而且必須使用她相對較不拿手的英文講述(妳可以看到她很辛苦地讀英文稿),但是還是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值得注意。包括:韓國人自己開發的部落格系統(居然會有用女明星命名的系統,真是有趣),韓國部落格圈子的發展動向(串聯、詮釋網誌 MetaBlog 、獎項等)也都是很值得注意的。(同樣地,她的投影片也可以在此下載)
接下來是 Xuite (我到那一天纔知道原來要唸成
/sweet/
,真是不專業啊) 開始介紹他們自己的服務;我看到向來被批評不大懂得經營內容產業的 HiNet ,這一次似乎除了灑了大錢弄機器外,也從同業那邊吸收了不少有趣的手法,像是一改刻板的內容分類,而以抽象的心情、環境(丘陵、農村、海濱等)來讓使用者找到歸屬與認同,真的是很有心的樣子,不容小覷。
然後是無名小站的站長,也介紹了他心中的部落格。不過面對來自 HiNet 的恐怖壓力,他們要怎麼喘息呢?這就有待觀察了。
最後由於時間的關係,本來有的自由座談變成了幾位朋友的簡短演說。其中 Joi Ito 把我的部分用手機錄製起來,並且即時上傳(就是這個 jedi.3gp ,請用 QuickTime 來開啟及播放),真不愧是部落格界的大長輩啊!
後記:喬敬問道,「接下來要做些甚麼呢?」我個人的想法是,有一些在現場還沒有交流到的內容,此時正是開始交流的時機;現場一些有趣或重要的人物,此刻也可以開始報導;更重要地是,與現場有關的部落格,還有媒體的報導,也該是開始蒐集與整理的時候了。如果有心,也許 2005 年年底的時候,我們還能夠發行(不論是採實體刊物或線上刊物)一份今年的回顧,而這一次的聚會絕對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由 March 31, 2005 09:09 PM 所發表 於I'm sad...I couldn't read this.
But anyway it's good to meet your trackback and to visit your blog!
Don't worry! I'm translate them into English. (It's for you, you know :p)
由 Jedi 發表於 March 31, 2005 09:55 PMJedi, 在你們的努力之下,我看到 blog 讓知識一步一步走向無國界的地步了。
不過語言問題與使用科技的能力還是讓許多人沒有辦法享受到 blog 所帶來的好處。
我想接下來要解決的應該是使用語言與科技能力不平衡的問題吧!
加油,看到你現在這樣,真的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