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涵養] 助聽器選配:RECD 是否足以取代 REAR?

RECD(Real-Ear to Coupler Difference,實耳對耦合器差異)及 REAR(Real-Ear Aided Response,實耳助聽後反應)都是實耳測量(Real-Ear Measurement,REM)的項目。我自己的習慣是直接以 REAR 驗證及調整助聽器,遇到配戴者無法完整配合(例如嬰幼兒個案)的情況,才以 RECD 搭配耦合器測量方式進行。

現今的助聽器選配軟體通常可以輸入實際量測的 RECD 資料,取代原本軟體採用的平均值,似乎這樣就可以計算出更正確的增益值設定,從而省略 REAR……嗎?我今天用自己的耳朵做了個實驗,得到的結論是「不行」。

我以 Audioscan RM500SL 量測我的耳朵 RECD,把資料輸入到助聽器選配軟體的結果如下圖:
250 Hz~8,000 Hz 範圍的 RECD,實際測量值在各頻率均小於平均值,差異可達 10 分貝
圖中呈現 250 Hz~8,000 Hz 範圍的 RECD,實際量測到的數值以藍色記號標示,選配軟體原本內建的平均值以灰色記號標示。可以看到在所有頻率我的實耳 RECD 都小於平均值,意味著若助聽器選配軟體按照平均值來配置增益,將高估耳道自然增益的程度,導致最終的增益不足。助聽器選配軟體可以套用這個實際量測的 RECD 資料後重新計算,設定更多增益。

我假裝自己雙耳對稱地輕度聽損但響音重振(音量動態範圍狹小),雙耳選配助聽器並採用 NAL-NL2 聲調語言處方公式。助聽器選配軟體套用 RECD 量測值後的計算結果如下圖:
助聽器預設的增益配置,圖型呈現所有增益值均完全符合處方目標
上圖是「助聽後反應」的助聽器調整設定,圖中三條菱形符號線條分別是 50、65、80 dB SPL 音量輸入的目標反應,紅色曲線是助聽器的最大輸出設定。然而令人吃驚地,以這個調整情況量測 REAR,結果幾乎所有頻率的實耳反應都跟處方目標相差甚多!

利用 REAR 手動調整助聽器後,盡量符合處方目標的實際調整圖型如下:
根據 REAR 調整後的助聽器增益配置,圖型呈現各項設置與原本助聽器的計算結果相差達到 20 分貝
1,500 Hz 以下頻率範圍幾乎都比原本的配置多出 15~20 分貝,4,000 Hz 的增益比原本配置多出 10 分貝,2,000~3,000 Hz 範圍的增益及最大輸出則比原本的配置少很多。這樣的調整幅度相當大,如果沒有如上量測 REAR 並據以調整,助聽器在中、低頻及 4,000 Hz 的增益都明顯不足,對於華語聲調及擦音、塞擦音的聆聽清晰度將有很大的影響。

註:最後的 REAR 如下列三圖,依序分別為 50、65、75 dB SPL 語音輸入的實耳助聽後反應;3,000 Hz 處的飽和聲壓(Saturation Sound Preasure Level,SSPL)明顯超出不舒適音量,但受限於接收器規格已經無法再調降增益。
50 dB SPL 實耳助聽後反應
65 dB SPL 實耳助聽後反應
75 dB SPL 實耳助聽後反應

jed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