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想要] 膝上型電腦購置使用歷程

我 20 年來陸續購置使用過許多膝上型電腦,中間沒有空窗期,其中好幾台到目前為止仍然持續使用。趁著今年即將進入尾聲,突然覺得應該稍微做點記錄,把幾台早就裝箱的舊電腦拿出來拍「最後的照片」,連帶回憶 20 年來的生活改變。

2001/06: ASUS M1A (M1000)

我的第一台膝上型電腦購買於 2001 年 6 月,當時我進入某助聽器公司工作,因為員工需要自備電腦,而且助聽器調整設備需要透過 9 針 RS-232 序列埠連接,最後購買的是華碩 M1A 筆記型電腦,這台電腦使用 Intel Pentium Ⅲ 處理器,內建 64MB 記憶體及 20G 容量的硬碟(當時我使用的桌上型電腦還只有 16MB 記憶體及 9.1G 硬碟),13.3 吋螢幕(解析度 1024×768),重量約兩公斤出頭;它有個特色是具備可抽換的擴充槽,除了標準配置的旅行空格(就是什麼都沒有,純粹把擴充槽蓋住),我當時也購入光碟機跟 3.5" 軟碟機模組,使用這些模組時整個機體重量將到達 2.3 公斤左右。為了在公司工作方便,我也購入 PortBar 擴充轉接器放在公司。

這台電腦原始配置 Windows Me 作業系統,很快我就改裝成 Windows 2000(原因大家都懂),電腦取名叫「Gaia」。我當時想不到的是我在公司工作約一個月後,爆肝住院四天,而且因為公司管理階層的關係,那個月領到的薪資只有新台幣一萬多,出院後不久我就離職,再也沒回到那間公司,也從此明白自己很不適合典型就業。這台電腦除了重,還有個「熱」的問題,我的拇指曾經被它的觸控板燙傷起水泡,我也瞭解到這個品牌的品質大約如何,於是我的第一台台灣品牌膝上型電腦也成為最後一台。(最近華碩似乎自認是中國品牌,又多一個值得考量的理由。)

這台電腦我最後一次拿出來使用大約是 2004 年,然後就拿去回收(或丟進垃圾場?已經不記得了)。

2003/07: Panasonic CF-W2 (CF-W2AW1AXR)

2003 年我開始著手撰寫《BLOG 架站實務:使用 MovableType》,一開始主要在 ASUS M1A 上面工作,但因為它的重量跟熱度,一直想找更適合工作的機器。當時有位在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的朋友購入使用 Panasonic 新推出的輕固型膝上型電腦 Let's Note CF-T1,我從此接觸到這個電腦品牌,以及它一直以來始終把持的哲學:厚度其次,但是要輕又堅固,而且商務需求(各種周邊、介面)要盡可能齊全。後來在朋友贊助將近九成的情況下,我購入 CF-W2A 做為主力機,取名叫 Woodstock,這台電腦採用 Intel Pentium M 900 MHz 處理器,記憶體擴充到 512MB,硬碟容量 40GB,12.1 吋螢幕(解析度 1024×768),內建 DVD-Combo (DVD-ROM + CD-RW),重量為 1.29 公斤,作業系統為 Windows XP 專業版。

當時,這是全世界最輕的 12.1 吋雙軸(硬碟跟光碟)機型,Panasonic 還特別發表他們為了這個機型全新設計的輕量化光碟機模組,僅 99 公克,特殊的上掀式開法讓使用者在擁擠的座位上也能順利更換光碟。電池容量 6600 mAh 又可以連續使用達 7.5 小時,毫無懸念地奠定我對 Panasonic 膝上型電腦的絕佳第一印象。雖然很多人嫌棄她那像汽車引擎蓋般的上蓋造型以及充滿塑膠感的機身材質,但我卻很喜歡這個風格,而且機身實際使用的材質為堅固又易於散熱的鋁鎂合金,上蓋的獨特造型更能承受 100 公斤力的擠壓。圓形的觸控板也很搶眼,畫圈捲動的操作方式至今仍然饒富趣味。

2004/06: Panasonic CF-W2 (CF-W2DW6AXR)

就在 Woodstock 即將滿一歲的時候,有個朋友的學妹看到我使用這台膝上型電腦也相當心動,於是我以當初購入價折一萬元的價格轉手賣給她,自己貼了點錢購買同型較新款的 CF-W2D 使用,同樣搭 Windows XP 專業版,我也繼續讓她沿用「Woodstock」這個名字,W2D 跟 W2A 的差異包括處理器升級到 Intel Pentium M 1.1 GHz,記憶體擴充後增加到 768MB,光碟機變更為 DVD-Multi (DVD-RAM/RW + CD-RW),唯一的退步是相同電量的電池現在只能連續使用 7 小時。

這台電腦擔任我的主力機長達五年,2009 年之後我仍然讓她全天候開機跑些監測軟體及伺服器軟體,一直到 2014 年左右她開始出現會突然重新開機的症狀(其實是另外加裝的創見 512MB 記憶體壞掉),我才把她打包收起來,始終還捨不得處理掉。在這些年當中,我把硬碟更換成 100GB 容量,跟著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的朋友(一樣是 Panasonic Let's note 膝上型電腦的愛用者)一起做「全機貼膜」;不過後來我發現貼膜影響散熱(CF-W2 為無風扇設計),撕膜時對機身漆面造成一點損傷,有些可惜。

Panasonic CF-W2D 上蓋商標特寫Panasonic CF-W2D 上蓋Panasonic CF-W2D 底部標示Panasonic CF-W2D 型號標示及觸控板Panasonic CF-W2D 開啟光碟機Panasonic CF-W2D 開機進 BIOS 畫面

後記:雖然這次拿出來拍照,意外發現先前的異常其實是創見記憶體的問題,但以原機內建的記憶體其實也不能做什麼,而且從上面照片也可以看到螢幕的照明狀況也不怎麼理想,最後決定年底前還是把她清理掉吧。這回終於把原廠附贈的還原 DVD 拆出來,發現裡面提供徹底抹除硬碟的工具,讓我在 16 年後最後一次體會這台電腦的貼心。
Panasonic CF-W2D 還原 DVD 內的硬碟抹除工具

2007/06: Toshiba Satellite A100 (PSAA5T-02V00S)

家人在 2007 年因為攻讀碩士,需要一台膝上型電腦帶到圖書館使用;原本我打算直接再購入一台 Panasonic 膝上型電腦,但家人需求跟我不同:家人想要一台螢幕更大(易於閱讀及處理大量文本)、價格更低廉(損壞比較不心疼)的電腦,最後我們在台北車站附近的電腦專櫃購入一台低階款式的 Toshiba dynabook Satellite A100,這台電腦採用 Intel Celeron M 1.73 GHz 處理器,512MB 記憶體擴充至 2GB,60GB 硬碟,配備 DVD-RW 光碟機,15 吋螢幕(解析度 1280×800),搭配 Windows XP 家用版作業系統,重量足足 2.72 公斤。

剛入手電腦時驚覺喇叭沒有聲音,後來才發現原來這台電腦有個硬體音量控制介面,這倒也是可以避免在圖書館忘記把軟體切換成靜音釀成悲劇的功能。家人取得碩士學位後這台電腦繼續擔任家人的主力電腦,當然因為重量關係再也沒有帶出門,而且 2010 年左右電池已經故障必須固定接著電源使用,總之一直到 2015 年添購桌上型電腦後才退役,當時我本來想把系統整個還原回出廠狀態再打包,想不到光碟機已經損壞無法讀取。

Toshiba A100 上蓋商標特寫Toshiba A100 底部標示Toshiba A100 開機後

2009/03: Panasonic CF-W8 (CF-W8EWJAJR)

Panasonic Let's note CF-W2D 使用四年多之後,拮据的記憶體終究很難在 2009 年的世界運用各種網頁科技(我從 2008 年左右開始使用 Presto 核心的 Opera 瀏覽器,多撐了一年以上),尤其我正在跟《打造完美網頁親和力》書稿搏鬥,於是購入當時 Let's note 膝上型電腦 W 產品線的 CF-W8E,取名「shrimplet」,採用 Intel Core 2 Duo 1.2 GHz 處理器,1GB 記憶體擴充至 3GB,硬碟容量 120GB,內建 DVD-SuperMulti (DVD-RAM + DVD±RW + CD-RW),12.1 吋螢幕(解析度 1024×768),重量略減至 1.249 公斤,電池電量也略減至 5400 mAh,但連續可使用時間延長到 11 小時。

這個機型搭載的作業系統為 Windows Vista 商務版,當然(因為大家都明白的原因)我直接降回 Windows XP 使用。這個機型跟多年前的 CF-W2 已經相當不同,包括原本 RJ11、RJ45(電話線跟網路線)接口的橡皮軟蓋取消,無線網路及 DVD-SuperMulti 光碟機均提供硬體供電開關,開啟光碟機也終於不會妨礙到觸控板操作,多出一個擴充介面(我沒有購買擴充轉接器),也已經採用散熱風扇。我購買這台電腦時特別把上蓋烤漆成桃紅色,機底訂做金屬名牌,這台電腦到目前為止還在我桌上,2009 年到 2011 年期間甚至保持在全天開機運轉,然而就是這樣連續三年不關機的運作,2011 年風扇噪音越來越大,我猜測是灰塵堆積所致,於是找了當時某間宣稱專門維修跟清理日系膝上型電腦的廠商要清理風扇積塵,結果清理的效果雖有改善但無法完全恢復全新狀態(這可以接受),不幸地是廠商在拆裝過程中把 DVD-SuperMulti 的硬體開關弄壞,幸好廠商願意負責,最後總算修復。

CF-W8 是 W 產品線的末代產品,除了前面提到的情況外,各方面其實都更加成熟也更符合使用者需求,像是鍵盤的手感也比以前的 CF-W2 更好,鍵盤印刷的方式也不會像 CF-W2 那樣用久之後容易磨損,是我自己相當喜歡的、保有濃厚本世紀初 Panasonic Let's note 情懷的經典。

Panasonic CF-W8 上蓋Panasonic CF-W8 底部金屬名牌及標示Panasonic CF-W8 型號標示及觸控板Panasonic CF-W8 規格標示及貼紙Panasonic CF-W8 開啟光碟機Panasonic CF-W8 開機後

2010/08: Apple MacBook Pro (A1278)

我在 2009 年著手撰寫《打造完美網頁親和力》之餘,也一邊(因為逃避)展開「Opera 三太子」專案,或許因為我直接坦言手邊缺少 Mac 電腦無法有效率地處理 Mac OS X 版本,隔年 8 月 Opera 台灣分公司公關部門邀請創辦人譚詠文(Jon Stephenson von Tetzchner)來台灣時,藉著找我一起分享 Opera 三太子專案的機會,贈送我一台 MacBook Pro,我也在一個月後開始穩定釋出 Opera 三太子的 Mac OS X 版本。

這台 MacBook Pro 採用 Intel Core 2 Duo 2.4 GHz 處理器,4GB 記憶體擴充到 8GB,硬碟容量 250GB,13.3 吋螢幕(解析度 1280×800),內建 DVD-SuperDrive (DVD±RW + CD-RW),重量為 2.04 公斤,作業系統為 Mac OS X 10.6 Snow Leopard。

隨著譚詠文離開 Opera、Opera 捨棄 Persto 核心引擎、Opera 成為中國公司等發展,Opera 三太子也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我幾乎沒有再開機進入 Mac OS X 的動力。這台電腦後來都是 BootCamp 到 Windows 7 作業系統使用,但也因為重量因素幾乎沒有帶出門過;大約 2012 年起它的硬碟讀寫效能已經明顯劣化,重開機耗時一小時也不誇張,索性我都不關機了,到了 2016 年左右,它的電池完全故障,拿出來使用的機率更是大幅下降。

本次拿出來拍照時本來想著它裡面的 Mac OS X 還能做些什麼,結果發現電池膨脹的關係,連觸控板都功能異常而且變形隆起,實在沒什麼再整理的價值了。

Apple MacBookPro 上蓋Apple MacBookPro 底部標示Apple MacBookPro 鍵盤及觸控板Apple MacBookPro 電池膨脹到觸控板已經變形

2016/10: Panasonic CF-RZ5 (CF-RZ5WDLQR)

我離開在醫院的工作後,轉向專業顧問發展,四處奔波的需求增加,當時手上的膝上型電腦雖有兩台:CF-W8 規格已較舊、MacBook Pro 太過笨重緩慢,需要更輕巧好攜帶的新電腦,於是首次購入 Panasonic Let's note 的 10 吋機型:CF-RZ5。這台電腦只有 745 公克,4860 mAh 容量的電池還是可以撐起 11 小時的連續使用,當然這個機型沒有光碟機,也不再提供(現在應該已經沒人使用的)PCMCIA 擴充槽,但多了這個時代該有的 HDMI 輸出(向舊相容的 VGA D-SUB 介面仍然存在,在很多簡報場合幫上不少忙,大家更換投影設備的進度實在非常緩慢),有音量控制硬體按鈕、飛航模式硬體按鈕,而且這是個「二合一」機型,可以像膝上型電腦使用,也可以把螢幕整個翻動 360 度變成 Windows 觸控平板,整個外型設計也跟從前的世代不同,上蓋從以往的烤漆光澤(其他人嫌塑膠感的原因之一)變成霧面金屬磨砂質感,機身變得更方正平整、厚度也變得更薄(當然跟其他廠牌強調輕「薄」但不一定耐用或泛用的機體比起來還是厚),而 Panasonic Let's note 那標誌性的圓形觸控板在這個機型上也看不到。

CF-RZ5 採用 Intel Core m5-6Y54 處理器,8GB 記憶體,256GB Serial-ATA SSD,支援十點觸控的 10.1 吋螢幕(解析度 1920×1200),搭配的作業系統為 64 位元 Windows 10 專業版,附贈 Microsoft Office 2016 家用及中小企業版以及一年期 Office 365 訂閱授權(一年之後就算沒續租還是可以永久使用家用及中小企業版);在這一年 Office 365 訂閱授權期間,每個月還送 30 分鐘 Skype 撥打市話額度,正好符合我當時的工作需求。

我後來為這台電腦購入兩樣配件:輕量化電源供應器以及專用鍵盤蓋。輕量化電源供應器只有 110 公克,很適合攜帶外出使用,但使用這個電源供應器時無法在開機運作狀態同時對電池充電。鍵盤蓋比較形同雞肋,只能在平板電腦模式時避免鍵盤弄髒,而且因為 CF-RZ5 會利用鍵盤部位散熱,所以這個鍵盤蓋也有刻意保留空氣流通的設計,並非密合。

目前 CF-RZ5 仍然是我外出工作最主要攜帶的電腦。輕,就是最重要的理由。

Panasonic CF-RZ5 上蓋Panasonic CF-RZ5 底部標示Panasonic CF-RZ5 型號標示及觸控板Panasonic CF-RZ5 膝上型模式Panasonic CF-RZ5 平板模式Panasonic CF-RZ5 安裝鍵盤蓋後及輕量化電源供應器

2020/12: Panasonic CF-QV (CF-QV9HDMQR)

CF-RZ5 雖然輕巧而且介面齊全,但畢竟鍵盤較小、觸控螢幕不支援手寫筆、沒有指紋或臉孔辨識功能,算是遺珠之憾,考量她也已服役超過四年,本月份我毅然購入 CF-QV9,這台採用 Intel Core i5-1021U 處理器,16GB 記憶體,256GB PCIe SSD,支援十點觸控及主動式電磁筆的 12.0 吋螢幕(解析度 2880×1920),支援 Windows Hello 的臉孔辨認及指紋辨認,也有 Wi-Fi 6、Bluetooth 5.0、USB 3.1 Type-C(支援 Thunderbolt 3 及 USB Power Delivery),電池容量 5020 mAh 可支撐連續使用 11 小時,重量為 949 公克,而且也是二合一(膝上模式、平板模式)機型;標誌性的圓形觸控板回來了,但外部硬體式的音量控制、飛航模式開關等則未提供。

CF-QV9 同樣搭配 64 位元 Windows 10 專業版、附贈 Microsoft Office 家用及中小企業版,但是這次沒有送 Office 365 的訂閱;比較有趣的是我登入微軟帳號後,直接獲得 Microsoft Office 家用及中小企業版授權(我猜是來自先前從 CF-RZ5 啟用的授權),所以 CF-QV9 附贈的 Office 授權其實沒用到。我同時加購兩項配件:主動式電磁筆USB Type-C 電源供應器。主動式電磁筆很可惜沒辦法收納到 CF-QV9 機體內,外出比較不好帶,也許之後得設法找個筆套或其他收納配件;USB Type-C 電源供應器則是用來彌補 CF-QV9 不像 CF-RZ5 那樣有輕量化電源供應器,可以把電源供應器從 220 公克減到 140 公克,體積也較小,但重點其實還是那個情懷啦,畢竟這個 USB Type-C 電源供應器可是經典的 Panasonic Let's note 造型。

我買的 CF-QV9 其實已經是(購買時的)前一代舊款產品,無法相容 Panasonic 最近免費提供的「PC 快適 NAVI」軟體(最新一代的 CF-QV9A 起才能使用),但是 Panasonic Let's note 的價格每週波動,起伏動輒上萬台幣,總覺得追求最新機型不見得划算。近期的 Panasonic Let's note 膝上型電腦皆無法擴充記憶體,我入手的 CF-QV9 機型是目前產品線唯一配備 16GB 記憶體的,這個機型配色與其他機型不同,是很有特色(實物比網站上的照片也好看許多)的黑銀配色,那個黑色也不是純黑,感覺像是某種深棕色,相當有質感,也與 USB Type-C 電源供應器的配色正好相配,算是無心插柳吧。

Panasonic CF-QV9 上蓋Panasonic CF-QV9 底部標示Panasonic CF-QV9 型號標示及觸控板Panasonic CF-QV9 指紋辨識感應區Panasonic CF-QV9 膝上型模式Panasonic CF-QV9 平板模式及主動式電磁筆、USB Type-C 電源供應器

jed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