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心力負擔試評(一)
- 內容變更標示示例
- 從舊版刪除的內容
- 安插至新版的內容
-12,7 +12,7
各情境的訊噪比(SNR)依序變差,也就是越具挑戰性的聆聽情境,因此在施測之前,我的猜測是可能聽力正常人在這四個情境都可以有很好的語音辨識率,但心力負擔會逐次增加。會不會這麼順利呢?我們來看看。
案一
案一
第一位個案有點令人意外地,安靜情境的心力負擔比 +5 dB SNR 的情況更高,但是從 +5、0、-5 dB SNR 的情況來看,確實符合原本的假設:訊噪比越差的情境,心力負擔越大。
-21,7 +21,7
-5 dB SNR 的情境對這位個案顯著困難,不但心力負擔大幅躍升到 34.95%,而且語音辨識率也降低到 80%。這位個案的情況似乎相當符合假設,也很能呈現這個心力負擔評量工具的效果。
案二
案二
第二位個案卻跟第一位個案很不同,雖然這位個案的基礎心力容餘較低(88.14%),但是各種情境的心力負擔都很低,尤其在安靜情境跟 0 dB SNR 情境的心力負擔都是負值(表示徹底游刃有餘)而且語音辨識率都達到 100%;第二位個案的年齡比第一位個案年輕許多,這點目前還不確定是否有關。
-30,7 +30,7
這位個案在 -5 dB SNR 情境的心力負擔(1.83%)也低於輕鬆聆聽心力負擔,但語音辨識率顯著較差(80%)。這些數值給我的主觀印象是這一案整體的聆聽習慣是不會耗費太多精力,但在困難情境下的辨識率還是會受到影響。
案三
案三
第三位個案在安靜情境的聆聽心力負擔跟完全不費力聆聽的情況沒有顯著差異,語音辨識率也達到 96%(臨床上與 100% 沒有顯著差異),接著大致上隨訊噪比越差而呈現出越多的心力負擔。
-39,7 +39,7
而在 -5 dB SNR 的情境中,即使個案明顯耗費更多心力在於聆聽(25.61%),語音辨識率(72%)也比安靜情境更差。這個現象也與其他兩位個案相符。
初步討論
初步討論
案一的安靜情境、案二的 +5 dB SNR 情境結果不禁讓我思考,是否目前我計算「輕鬆聆聽心力負擔」的方式太緊縮,應該放寬一點?我目前的算法是以試玩場次的第三高分成績跟前二高分成績平均值相比,就統計上資料點其實太少,或許改為至少試玩 10 到 20 次,然後取前 5 次或前 10 次計算平均值跟標準差來框定這個範圍會更有代表性,但是我擔心這樣得耗去太多時間,而且可能造成受測者的疲勞,反而使得之後的評估驗證失去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