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19, 2005

亞瑪諾國往還記

倉橋由美子/ 余織詩譯

這是本難以定位的書,而中文翻譯本又使定位更加困難。個人認為,英文翻譯本應該會比中文翻譯本更容易懂,舉例而言,チャーミング翻成「加米」跟翻成"charming",哪一個意思比較貼近又比較好懂就很明顯了。但是事實上這也來自於日語本身的困難之處,我覺得譯者已經算是不錯了,起碼算通順,只是似乎缺少把正確的語義放在中文的脈絡底下而已,例如Lilliput翻成里里派特國絕對不能說錯,但終究比不上小人國來得易懂。


細節說完,來說說內容的問題吧。我必須承認,要到epilogue的時候才驚覺子宮的比喻,而且想了好久才想通,但這無損於我對這本書的評價,而是覺得經過這樣的比喻和思考之後,總算能夠稍微理解一點倉橋所想表達的東西。

文本通常是作者的實驗,雖然不能夠以科學的標準來檢驗,但一個文本的產生,尤其是小說,常常是一個作者對於一個想法的實驗而生成的。這個文本的實驗前提很簡單「如果一個世界主要的權力中樞是女人的話會怎麼樣呢?」於是出現了亞瑪諾國。但是文本的特質就是曖昧和開放性,亞瑪諾國的曖昧在於這樣一個國家/社會/團體的定位。亞瑪諾國有高度的文化發展,是P讚譽有加的國度,卻也是最後被剖腹而丟棄的畸形兒。但是我不認為這是像中文本序裡頭講的,是對女權主義的諷刺,而是單純的去設想像亞瑪諾這樣的國家/社會/團體會發展到怎麼樣的型態,會走向怎麼樣的方向,而最後又會是怎麼樣的終結。如果真要說諷刺的話,我會覺得是在諷刺更深層的、隱而不顯的父權結構跟侵略性——不管是P前往的亞瑪諾國,還是在手術台上血淋淋的「東西」,都還是父權製造出來的。亞瑪諾國的立國原因是因為莫諾卡米的侵略,而亞瑪諾夫人的「處女懷胎」計畫是由男性主導的,最後亞瑪諾國的崩毀來自於無可挽救的火山爆發,就如同亞瑪諾夫人本身無能為力只能在手術台上任人宰割,等待被注射永久安眠藥。

再回到細節問題,編輯後記裡頭提到與荻尾望都的「荒蕪世界」做比較,是滿有趣的觀點,因為都關注在子宮的隱喻上。但是荒蕪世界最後顯現出來的,似乎是造神運動(不是聖母,而是少年的夢境)的成功,這與亞瑪諾毀滅性的結尾之間的差異究竟從何而起呢?或許可以說是荒蕪世界鬆動了性別之間的價值差異,而闖出了一個(或許可稱為光明的)缺口/出路?

順帶一提,Ursula Le Guin 在 The Birthday of the World 這本短篇集裡頭有設定了一個Seggri 星球,也是類似亞瑪諾的設定,但是又稍有不同,Seggri 是科技還稱不上非常進步的星球,女人做一切工作,而所有的男性則被豢養在城堡裡頭提供娛樂和生育的機會。這現象的起因來自於Seggri星人基因上的缺陷,男性的出生率特別低,久而久之演變成了這樣的社會模式。Le Guin 的重點在強調不管被豢養的是男性還是女性,最終導致的都將不是好結果,所以Seggri星最後在Hainish科技/文化的影響下,慢慢步向了男性解放,或許稍嫌樂觀,但似乎也沒什麼不好。

由 drinker 發表於 11:24 PM | 迴響 (0)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