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聾人家庭與雙語雙文化 ** Henderson and Hendershott(1991) 同樣是對家庭的研究, Henderson 和 Hendershott 認為美國手語不該僅僅做為聾人間共同使用的語言系統而已,更重要的是透過美國手語在家庭環境中,及早建立起象徵性互動行為;他們同時指出,醫療人員以及社會支持系統更應該要把聾人以及手語「去污名化」,這樣才能夠幫助他們跟非聾人社會融合。這也可以視為雙語雙文化介入策略的一種實做要點─不單單是聾人族群需要接受雙語雙文化,非聾人族群也必須對等的接受雙語雙文化的作法才可行。 ** Stuckless(1991) 然而 Stuckless 爭論了雙語雙文化的介入策略中,並沒有真的在美國手語及英文能力間兼顧,對於英文能力的部分往往過於簡化或略而不談。 * 臨床醫療人員與聾人族群 ** Filipo, Bosco and Ballantyne(1996) Filipo 、 Bosco 和 Ballantyne 的觀察中,發現臨床醫療人員往往太過於強調生理上或病理上的差異,以致於未能提供聾人族群良好、清晰、易懂的資訊;他們同時以為這也是聾人社群一直不願意接受人工電子耳等裝置的重要原因之一。 ** Ludders(1987) 事實上 Ludders 也曾指出過太多的術語使得個案無法取得資訊;他同時指出,臨床上有許多的醫療專業人員,會請隨同的個案家屬擔任手語口譯員的角色,而這是不恰當的。這是由於在這種情況下,口譯的內容往往會受到曲折而產生誤解。他指出,經過訓練而遵從倫理規範的手語口譯員還是需要存在的。 * 人工電子耳帶來的倫理議題 Lane 和 Bahan(1998) 曾經討論過兒童植入人工電子耳的倫理議題。他們的三個主要觀點分別是: - 手術過於實驗性 - 聾人價值觀與聽人價值觀的衝突 - 聾人文化的保存 他們隨後接受 Shannon 的部分觀點,肯定人工電子耳手術的成熟,並且同意聾人文化並不真的會隨著人工電子耳的植入而蕩然無存。但是 Shannon 也認為其他的倫理議題並不應該被忽略或是跳過,而應該提出來加以討論。 * 參考文獻 - Henderson D, Hendershott A. ASL and the family system. 1991. Am Ann Deaf, 136(4):325-9. - Stuckless ER. Reflections on bilingual, bicultural education for deaf children. Some concerns about current advocacy and trends. 1991. Am Ann Deaf, 136(3):270-2. - Filipo R, Bosco E, Ballantyne D.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 specialists and deaf community. 1996. Scand Audiol Suppl, 42:41-3. - Ludders BB. Communication between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and deaf patients. 1987. Health Soc Work, 12(4):303-10. - Lane H, Bahan B. Ethics of cochlear implantation in young children: a review and reply from a Deaf-World perspective. 1998.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19(4):29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