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21,7
在訪視時我們發現本案的工作性質並非流水線作業,而是蜂巢型作業(每個人獨自完成一連串複雜的自主操作,每一件手上的任務都有變化,因此操作內容都需要自己規劃及執行),換句話說,手頭工作的心力負擔較大,如果沒有冗餘心力,個案的聆聽功能就很容易受到影響。本案的改善目標是在不犧牲語音聽辨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聆聽的心力負擔。
本案嘗試輔具方案 A、B 的情況中,語音聽辨功能皆無顯著差異,但心力負擔卻呈現很大的差異:方案 A 的心力負擔不減反增,方案 B 則直接降到 0。這個差別與本案的0%。這個差別與本案的自評職務活動改善程度有點不同,本案自評覺得兩種方案皆有改善、但兩種方案的改善程度幾乎相同,我們對於這樣的差別相當好奇,於是進一步與個案討論改善方案的試用經驗。
因為方案 A、B 是兩種不同運作原理的輔具,方案 A 的最大體驗特色是佩戴舒適而無存在感,結果個案的回饋表示,即使試用約一週,這種舒適反而帶給個案一種「不安全感」:不知道輔具是否持續正常運作?是否已經沒電或脫落?相對之下,方案 B 有種生硬的體驗,反而讓個案隨時能夠放心地確認輔具正在運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