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44,13
另一方面,Phonak Sky M30 助聽器只能使用傳統藍牙連線傳輸方式,延遲時間一定超過 200ms,基本上屬於無法使用的程度,可能只能勉強用於非視訊型態的電話交談,或者用於可調整影音同步時間的娛樂用途;至於日常交談聆聽的情境,還是選擇搭配(昂貴的)Phonak Roger 調頻輔具比較可行。
2021/05/27 補增:
前面提到 Chatable 應用程式可能比較適合有線耳機使用……剛好最近取得 Apple EarPods 耳機(3.5mm 接頭版本),同樣拿來測試結果如上圖(錄製日期不同,彈指的變化較大),會收錄到兩個尖峰:第一個尖峰是平板電腦麥克風直接收錄的彈指聲,第二個尖峰是 iPad mini 收到彈指聲,經由 Chatable 處理後從耳機發聲,再由平板電腦收錄的結果。
第一個尖峰位於 +50ms,第二個尖峰位於 +89ms,表示 Chatable 搭配有線耳機的情況下,整體延遲剛好還沒超過 40ms,如本文一開始說,已經達到實際可接受程度的上限;Chatable 若搭配任何無線傳輸的耳機,不論傳輸延遲再短,大多數人在近距離交談情境都會感到明顯視聽不同步。我們還可以推算 iPad mini 內部處理音訊(不含傳輸)的延遲時間:由這個測試項目的 39ms 減去 Chatable 運算時間 28ms,得到 11ms 的 iPad mini 處理延遲時間;再用這個時間回頭看前面的數值,還能得到 MFi 無線傳輸部分的延遲時間為 43ms,傳統藍牙連線傳輸部分的延遲時間為 191ms。(最後這幾個數值是假設 3.5mm 音源輸出到耳機發出聲音這一段過程的延遲時間趨近於 0,實際上可能這裡也有很短暫的延遲,請注意。)
2021/05/30 補增及修正:
我發現原本提供的「助聽器放在平板電腦旁」的照片中,助聽器喇叭對到的位置是平板電腦喇叭,平板電腦麥克風在旁邊;我重新調整位置及拍照,也檢查確認過沒影響到前面這些實驗結果,請恕我懶得更新波型圖。
由於 ReSound Multi Mic 配件上面提供 EuroPlug 介面,所以可以使用 Phonak Roger X 接收器,搭配 Phonak Roger 遠端麥克風系統。我手邊剛好借到一組 Phonak Roger Select,我把它設定成桌上全方向收音模式,整組串起來把聲音傳到 ReSound Key 4 助聽器。
這個實驗過程有個原本沒料到的意外:Phonak Roger Select 似乎有著非常強力的噪音辨識及抑制功能,導致我的彈指聲一下子就被認出來不是講話語音,於是 Roger Select 直接把彈指聲濾掉了!我只好把助聽器的混音設定調整成串流為主,又拿出訊號產生器,換了幾個不同的脈衝聲設定,終於在一連串的錄音當中,勉強撿到一小段能用的記錄,收錄到的兩個尖峰:第一個尖峰是平板電腦麥克風直接收錄的脈衝聲,第二個尖峰是 Roger Select 收到的脈衝聲,經由 Roger 訊號傳輸由 Roger X 接收器所接收,再由 Multi Mic 轉傳至助聽器由助聽器喇叭發聲,再由平板電腦收錄的結果。
第一個尖峰位於 +50ms,第二個尖峰位於 +97ms,推算上述這一整段歷程共耗去 47ms;從先前的實驗結果得知 ReSound Key 4 內部基本訊號處理的延遲時間為 9ms,Multi Mic 傳輸的延遲時間為 22ms,因此推算 Roger Select 收音及傳輸到 Roger X 接收器這一段的延遲時間為 16ms,與 Phonak 提供的原廠規格(18ms 以內)大致相符。不過從這個結果也發現:經由這樣轉接的方式,整體延遲時間已經稍微超過 40ms;若要搭配學校環境特教系統提供的調頻輔具,這種轉接方式的延遲時間不大理想,還是選配能直接在機身安裝接收器(例如以音靴轉接,或者選擇內建 Roger 接收器)的助聽器機型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