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如果把wav檔案壓縮成mp3或wma等格式,然後用mp3 player聽的話,會有何種程度的變化呢?
決定馬上來實驗看看:)
由 vincent 發表於 April 2, 2005 11:13 PM使用失真壓縮演算法的話,是一定會變糟的。最明顯的地方會是高頻的部分。
這個大概是毋須實驗也能夠推測得到的吧!(因為這些壓縮法的規格裏就寫得很明白了)
由 Jedi 發表於 April 2, 2005 11:19 PM這東西看來很有趣...找了幾個跟它差不多的程式...但因為沒有 Mac..之前也沒有用過....所以也不知道真正效果如何... :>
"看來"比較好的是...
LF Generator (windows Freeware)
http://perso.wanadoo.fr/vb-audio/us/products/generator/generator.htm
感覺用途很多....正在把玩中...
如果 Jedi 有興趣的話...可以測一下來告訴大家嗎?.. :P
我目前是下載這裡的 white-audition.wav 和 pink-audition.wav 重複播放,我想這樣應該也不錯吧?!
由 bcse 發表於 April 4, 2005 11:33 AMto bcse:
理論上這樣會在 1/60 Hz 處有稍高的能量……當然妳不見得聽得出來,也不見得會造成甚麼影響啦。
由 Jedi 發表於 April 4, 2005 01:11 PMto SkyBoy:
我稍微測了一下,他的粉紅色噪音不是很漂亮, 1,000Hz 以下以及 17,000 Hz 以上都有瑕疵,也不能做出白色噪音。不過似乎是個不錯的玩具啦。
由 Jedi 發表於 April 4, 2005 01:22 PM嗯嗯...謝謝 Jedi 的測試了...
其實我自己聽起來也怪怪的...留心聽的時候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聽到一個小小的音...期待有更好的軟體...
聽 pink-audition.wav 的時候就不會有這個問題...看來還是學 bcse 一樣聽 wav 好了.. :P
SBaGen (GPL)
http://uazu.net/sbagen/
這個軟體研究蠻好玩的...
不知有沒有人懂這些東西。
這是否和定向喇叭有相同的物理特性?
很早之前就又注意到這個東東,卻完全沒有頭緒?
聽了Jedi一席話,呵呵!勝讀十年書啊!
嗯!原力與你同在!
我同學就在做這方面的研究,
那個叫 adaptive noise cancellation (ANC).
ANC 有一個 mic 來抓 noise 信號的強度,
這樣就可以由 ANC 系統主動調整 cancellation 信號的大小.
聽他說效果還不錯,
會感覺噪音明顯變小許多.
妳提到的 ANC 跟這篇文章講的遮蔽是不同的東西。 ANC 的技術大致上是利用反相 (out-of-phase) 的聲音訊號來作 cancelling ,是物理層面的作法;至於遮蔽祇是在響音心理學上的作用而已。
現在市面上就買得到利用 ANC 技術的耳機了啊, Sony 就有出,大約三千五百台幣左右就可以買得到了,對於 1kHz 處的穩定背景噪音效果最佳,約可以提高 12dB 的訊雜比 (SNR, Signal-to-Noise Ratio) 。我似乎曾經介紹過的樣子……不過在此就不幫 Sony 廣告了 :p
由 Jedi 發表於 April 6, 2005 07:42 PM恐怖阿~~各位
在2003年的美國神經科學期刊上看到一篇文章(J Neurosci. 23(34):10765-75),他們在動物實驗中發現成年白老鼠在聽了white noise之後,會使大腦聽覺皮質的特性發生改變,使得原來在老鼠大腦皮質有由細胞由低頻往高頻排列的特性(tonotopic distribution),在聽過了"white noise"之後產生reorganization的情形(i.e 這種排列特性會消失) 目前認為這種排列特性的消失與耳鳴或是幻聽的出現有關!
更慘的是,動物實驗上為了模擬專注的情形下"聽" white noise,使用電刺激放置在basal forbrain(i.e. 注意力集中時活化的腦區) 造成這種排列特性更嚴重的改變。
這說明了,在各位大大專注的情形下"聽" white noise似乎是會更加容易產生耳鳴或幻聽的情形.
由 BOG 發表於 April 8, 2005 09:50 PM我玩 sbagen 這個雙腦共振的軟體也有兩三年了, 剛看到BOG提到耳鳴及幻聽 我也的確有耶 但是我有到醫院作詳細檢查 卻非常正常沒有問題
如果諸位有關於這種音頻影響腦部的副作用的資訊 請不吝賜教
我常常在聽 Pink Noise,因為工作上的需要,而又怕吵到別人,所以去買了個鐵三角的全罩式耳機來戴,(就是現在打這篇文章時也還在聽…XD)個人覺得 Noise.app 真是小巧又好用,之前最高紀錄曾經連續聽了 13 個小時多的 Pink Noise(因為要趕稿子…)
聽這個嘛,是對專心工作有些幫助的,在還沒用 Noise 之前,聽音樂聽到好聽的常常會分心,然後工作進度會變慢,尤其是當我聽到在北京演出的那一場「杜蘭朵公主 - 公主徹夜未眠」的曲子時,我工作就不用作了 XD,聽到這首我幾乎都會閉上眼睛來享受…(這不是重點…)Anyway~我現在一旦要工作的話,Pink Noise 一定是開著的(我很少聽 White Noise...)
今天上午的時候,自己弄了兩首 1:00 min 的 pink noise.wav 及 pink noise.mp3,一比較之下,立即決定把 .mp3 丟到垃圾桶,其實早已經有想到 .mp3 的音會比較弱,沒想到差那麼多(其實是我的耳朵太挑剔…)然後在 osxchat 上,b6s 建議我錄個 1 sec 的 Pink Noise 去給他 repeat,但我總覺得會有「間斷」聲音的感覺 跑出來,所以下午又弄了個 10:00min 的 pink noise.wav 來用。(101 MB …真是大…)
為甚麼要錄起來勒??因為我想在外面工作時戴著 Shuffle 聽(別人拿 iPod 聽音樂,我拿 Shuffle 聽噪音 XD…)在 IRC osxchat 頻道上也有討論到 Apple Lossless 的東西,然後我將 pink noise.aiff 用 iTunes 轉成 Apple Lossless 試圖想丟進 Shuffle 中,結果 Shuffle 不支援 Apple Lossless 也不支援 AIFF... :( ,真是殘念,不過我在想用 GarageBand 或 Audacity 要怎樣修飾才能讓 pink noise.wav 在 repeat 時不會有間斷音出現…
由 Ruyi 發表於 April 15, 2005 08:08 PM如果有在使用supercollider的人
用這段程式碼就可以跑一個pinknoise
(
SynthDef("pink", {
Out.ar(0, PinkNoise.ar([0.5,0.5]));
}).load(s);
)
-以下執行-
s.sendMsg("/s_new", "pink", 2002, 1, 0);
-以下結束-
s.sendMsg("/n_free", 2002);
很好聽喔,我都聽著這個假裝現在正在下大雨呢!
[0.5,0.5]
請自行斟酌
to Ruyi:
至於要怎麼不出現斷因
那個斷音因為波型沒有接在一起時的急速瞬間上升或下墜所引起的
只要前端1ms跟後端1ms的地方做點fade到相位0就好囉
Check this:AMS Audio Masking System
The AMS audio masking system uses a Windows PC to create pink noise tones to assist to 'mask' confidential sensitive background
由 Matthew 發表於 May 17, 2005 03:35 PMJust checked AMS Audio Masking System for Windows...
不過就是重複播放一段10秒的wave檔
音質還頗差的
不如直接用上面提供的1min pink noise :)
請問一下,哪裡可以找到更多關於ANC的資料?
我對這個還蠻有興趣的,這屬於DSP的範圍嗎?
我曾在某spec中看過Noise-Adaptive Receive Volume Control這樣東西,不過他的做法是確認周圍的noise後自動提高speaker或headphone的音量
想請教一個問題
這可以做在硬體chip上嗎?
我的意思是說可以做在喇叭或是播放器上嗎
這樣就不需要錄起來放在一些裝置上來聽
謝謝
請問pink noise 為-10dB,是要如何確認pink noise是為-10dB?
我所看到的Pink noise都是-3dB,要如何將-3dB之pink noise改為-10dB之pink noise?
歐洲有一法規EN50332 pink noise要用-10dB
不曉得哪有?所找到的pink noise都是-3dB的.
dB 有很多種啊。 dBHL, dBnHL, dBSL, dBSPL, dB A, dB B, dB C ……甚麼都沒特別講的 dB 本身不算是個「單位」,而祇是兩個聲音(或訊號)的能量比較差異而已。
由 Jedi 發表於 May 16, 2006 02:36 PM我稍微查了一下 EN50332 標準,這是用來測量及限制最大輸出音量的。但是我查不到這個標準的詳細規定,所以沒辦法知道妳到底看到了甚麼。
由 Jedi 發表於 May 16, 2006 02:44 PM法規上說 這測試 singal shall be recorded at an RMS value of -10dB(ref 0dB full scale)我也不知道單位是什麼?可能是你所說的每一八度音程能量衰退3dB那EN50332所說的可能是衰退10dB吧.我也不知道.
不是的,妳完全誤解了。
他的意思是說,錄製訊號時,以最大輸出為 0 dB 的參考依據,錄製 -10 dB (也就是比最大輸出小 10 dB )的訊號;然後因為這個訊號會是正弦波,所以計算訊號能量的方法是取其方均根 (RMS, Root-Mean-Square, 也就是平方之後的平均值再開根號) ,而不是取尖峰值。
這跟 Pink Noise 的聲學特性 (-3dB/octave) 完全是兩回事。
由 Jedi 發表於 May 16, 2006 07:14 PM那個要自己錄。我錄給妳的一定是不適用的,因為我的設備跟你的設備並不同。
那是一個測量的標準,所以從訊號的錄製開始都要用你自己的設備來做。並沒有「一個 wave 檔喫透透」這回事。
由 Jedi 發表於 May 17, 2006 03:58 PM貴公司應該有人會吧,不妨就近請同事教一下。
如果需要上課的話不妨找主管簽名報課程去上一上,既然您是從事這個的相關行業,這些東西應該還是要紮實一點從頭弄懂比較好。
我沒讀過那個 EN 標準的完整內容,也不知道你到底要測量甚麼東西,甚至不知道你手上有甚麼儀器設備,這樣實在是無從講起啊。
由 Jedi 發表於 May 17, 2006 04:53 PM簡單來說,你大概會有三組設備:一組產生訊號的設備,一組測量訊號的設備,和一組錄製訊號的設備。先拿產生訊號的設備,把他的輸出功率調到最大,然後產生粉紅色噪音。這時候拿測量訊號的設備來測量你所產生出來的粉紅色噪音,把那個音量訂為 0 dB ,然後這時候逐漸把產生訊號的設備的輸出功率調小,一直到測量訊號的那個設備指示為 -10 dB 為止,這時候這個音量就是按照 EN 標準你應該錄製的訊號音量,然後就拿錄製訊號的設備把這個訊號錄起來。就這樣。
由 Jedi 發表於 May 17, 2006 07:21 PM正在蒐集EN50332法規相關資料,你的觀點相當實用,或許觸發我產生一些Debugging solutions.
Thanks!
各位專家都好厲害阿!我本身有耳鳴的問題,之前在國外的網站看到一個 Project:Tinnitus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好像是由 NASA 的博士領導的,似乎也和遮蔽音有關,網址:http://www.aiaa-sf.org/edison/projects/tinnitus/tinprof.html#help_wtd
請問各位大大,是否有可能將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運用在耳鳴聲音消除上,是否有人可以幫我想看看台灣本身是否有辦法做到類似的技術?很想要能得到這方面的協助!謝謝版主喔!
由 James 發表於 February 18, 2008 05:58 PM絕地武士您好:
您對聲音領域應該有相當程度的涉獵,因此想請教您一個粗淺的問題,如果您方便的話,可以寄到我的信箱那是更好cfdrc0201@hotmail.com,問題是,為何高頻有方向性但是低頻卻沒有?可以用物理意義去探討嗎?是因為波長長短的緣故?或是因為波長特性造成反射時產生不同的效應,而因此有或無方向性。先感謝您的解惑囉!
很簡短地回答一下 Jeffery 的提問。
人類要辨別聲音的方向,有兩種基本的機制,一種是靠音量差,一種是靠時間差;低頻的聲音的確就是因為波長較長,不論是以時間差還是以音量差,在兩耳間都不易造成明顯的差別,因此難以辨認其方向。
當然啦,如果要拿不自然的聲音刺激,例如利用耳機,一耳給聲音另一耳不給,這樣就算是低頻的聲音,也還是可以分得出是哪邊耳朵來的。
由 Jedi 發表於 February 19, 2008 10:42 PM也簡短回答一下 James 的提問。
那個網頁上,實在看不出他到底是想要怎麼做啊。耳鳴目前還沒有確定的成因,或者說有太多原因都可能造成耳鳴,對某一種耳鳴有效的辦法,對另一種耳鳴可能完全沒用,所以我對他的實驗並不抱樂觀看法。
另一方面,耳鳴的聲音有些是來自聽覺系統內部的,例如內耳毛細胞自發性放電等,目前雖然有乾脆做出另一個外部噪音來遮蔽耳鳴音,或者是想藉此誘導內耳毛細胞進入不反應期,但是還沒聽過能用非侵入式的裝置,以主動式噪音消除的技術(製造反相的聲波)來消除耳鳴的辦法。
不過再次強調一下,那個網頁上可以說完全沒有透露任何細節,所以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要怎樣。
由 Jedi 發表於 February 19, 2008 10:48 PM感謝絕地武士的回答,
但是想請問若是以麥克風收音的方式去看FR呢?
在高頻的部分應該還是明顯有著方向性的效應吧?
這是因為如光學有反射、繞射等現象所致嗎?
謝謝!
恩恩。
例如有一個低頻到高頻的音源,從一個喇叭單體發出,另一端則用一支麥克風收音,
若由頻率響應去看,高頻有方向性,低頻沒有的特性應該還是在(例如喇叭單體不正對麥克風,或是喇叭單體前加個薄膜)
所以我想請教的是,這應該就除去兩耳間辨識方向性的狀況了,
那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原因,在物理意義上是因為聲音的繞射或折射或其他效應造成的嗎?
謝謝!
「方向」算是響音心理學層面的東西耶,沒有人,就沒有方向了。
你要問的問題是,「來自同一個聲源發出的聲音訊號,在同一個相對位置以同一個收音設備來收錄或測量時,如果該收音設備具有方向性,則當收錄或測量的聲音訊號為較高頻率時,收音設備擺放的角度會造成收錄或測量的差異,但是當收錄或測量的聲音訊號為較低頻率時,收音設備擺放的角度則不會造成這樣的差異,此描述是否為真?若是,則又為什麼?」嗎?
由 Jedi 發表於 February 22, 2008 05:42 PM恩恩,
是的!
所以您的意思是,
有沒有指向性也是機器這一端的變因,
若機器沒有了指向性的設定,
方向性就純粹回到人的響音心理學層面的範疇了喔?
謝謝!
對機器來說,「指向性」的意思是,來自不同角度的聲音訊號,收錄或測量的時候會不會因此造成差別。實際上任何收音設備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指向性,完全沒有指向性的設備大概祇會出現在理論中吧?
至於去分說某個聲音訊號是來自哪一邊,這是人腦/心理在做的事,不是收錄的設備在做的。(當然你可以把這些訊號加以處理,丟給甚麼 DSP 晶片或寫個程式之類的……不過這已經是在試圖實做人類對聲音的心理感知了,而不是單純的收錄或測量。
)
回到原來的問題,對於有指向性的設備來說,聲音訊號的頻率,會造成的影響,仍然是跟波長有關──波長較長、頻率較低的聲音訊號,比較不容易被屏蔽 (shadow,我忘記這個詞的慣用譯法了),所以錄製或測量起來的差別就會比較小。主要也就祇是這樣而已。
(以上都沒翻書,單以印象回答,如有謬誤還請各方大德不吝指正)
由 Jedi 發表於 February 25, 2008 02:55 PM心理聲學講的tone是指週期性訊號,常見的就是頻譜上的peak,而noise是只那些非tone的部份。和人想不想聽到沒有非常大的關聯。
由 chenpc 發表於 April 25, 2008 06:22 AM看到有些老外用这个哄孩子睡觉,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不是 这个声音?
另外能不能提供一个mac版的下载地址,谢谢
您的文章对我帮助很大,非常感谢!我还处在正在学习 Adobe Audition 这个软件怎么用的阶段,呵呵!
也许您不会看到我的留言,终归是四五年前写的东西了,但还是想向您表示感谢!
很佩服你們把玩的精神,但白色噪音和粉紅色燥音還是少聽才好,因為這些燥音聽久了會對耳朵是有傷害的!!而且很嚴重!
由 建麴 發表於 January 23, 2010 10:04 PMhttp://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26193954AAF4XZd
查了一下似乎並不會造成傷害耶
由 pgx 發表於 March 19, 2012 02:45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