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9, 2004

Machinal

Sophie Tradwell

這大概是Chicago的悲情版。XD

自由是無法妥協的,沒有棄車保帥這回事,而是被外在的壓力步步進逼。而要由外在的他人得到拯救無異更是緣木求魚,並不一定說是別人沒有意願而是往往自顧不暇。誠然女主角的丈夫步步進逼,但乖順承受的人不也是自己該負擔起責任?

另外,後半對新聞的描寫還真是傳神。兩種記者兩種截然不同的講法,卻都離真相越來越遠。

由 drinker 發表於 03:50 PM | 迴響 (0) | 引用

July 27, 2004

The Lathe of Heaven

Ursula K. LeGuin

"To Sleep, perchance to dream..." 這還真是科幻小說喜歡引用的句子呢。

書中引用了不少老子跟莊子,但主題還是不少二元對立: being and doing, Orr and Haber, human and alien

Heather的性格被刻畫得很鮮明,但出場的機會有點少,而且並不像Orr 跟Haber那樣明白真實的改變過程,所以她在每一次的夢裡面都被改變。我想她是作者筆下很典型的一種女性,勇敢、直率、敏捷、但對於書中的情節(或者說被男性把持著的知識)缺乏認知或沒有途徑去認知,而依靠著直覺行動,看起來好像不是很重要,卻成了主角的救贖或者在靜默之中改變了結局或世界。

當然,這是比較早期的女性形象,除了Heather之外,從地海的Tenar跟The Day Before revolution的Laia也能看得出來,而之後Tehanu跟另一位變成龍的女子又是不一樣的形象了。


George跟Haber當然是非常鮮明的對比,Orr就可以不用提了,Haber則是我最討厭的那種人,用著不屬於自己的能力,以及大義凜然的藉口,大大方方的改變世界,成功了就認為是自己的功勞,失敗了就怪罪到他人身上。事實上他只是想掌控世界而已,而Orr每次作的夢都讓世界變得更糟的原因不是因為他下的指示不夠明確或是Orr潛意識裡要跟他作對,而是因為他不瞭解世界的運轉方式是複雜而難以操控。If anything could go wrong, it would.

而用夢改變世界,實在很難不令人想到毘濕奴啊。另外,裡頭的外星人感覺很可愛的樣子,不是說外型,而是說話的方式和行為。:p

由 drinker 發表於 09:12 AM | 迴響 (0) | 引用

July 26, 2004

The Dispossessed

Ursula K. LeGuin

二元對立: Anarres and Urras; 過去和現在。果然不少人都會被二分之一理論迷惑。:p

Shvek早期的遭遇令人心有戚戚焉。但是再怎麼純粹的理想主義者所建立的社會文化,到最後依然會變質,最強大的敵人永遠是人性跟時間。即使是非義務的合作關係,依然有著約束,甚至會有不合理的要求,但在從小的教育以及無形的制約當中,很少能夠真的發現這種弔詭的關係,於是就渾渾噩噩過一生。

而人都有排斥異類的心態,如同今天早上朋友剛說的「聰明變成一種原罪」,即使是無政府主義的Anarres,也會出現Sabul那樣的人,能夠透過另一種方式得到權力。或許,只要是有「價值」的存在,不管是資本主義或者無產主義,就不能免於評斷的機會,central or better 都不過只是術語的轉換而已,基本上是一樣的東西,比較不差跟非常差的差別而已。

能夠想像我們其實都能自由來去嗎?事實上我們的確是可以,所有的限制,諸如工作、朋友、家庭、情人,不過是藉口,實際上是因為害怕,為了生存和安適甘願被生活豢養。然而這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就如同Shvek最後還是回到Anarres,因為有Takver還有其它人等著他,那是他的家,可以感覺到幸福的地方,自由終究也不過是一種選擇而已,願不願意為其犧牲什麼都是個人的意願。可恥的是如同Rulag那樣為了反對而反對,以及其它因為選擇和自己不一樣就排擠陷害他人的人。

在一個中心思想是革命和自由思想的文化裡頭,沒有人有資格叫別人為叛徒。

事實上前面的部分有些老套,但是看到後來Shvek跟Terra大使談到Anarres的那一段時還是滿感動的。

另、Hain跟Terra真是好用的dues ex machina...

由 drinker 發表於 11:32 AM | 迴響 (0) | 引用

July 19, 2004

Always Coming Home

Ursula K. LeGuin

這不是一個人的故事,而是一整個種族(people)的故事,整本書由四種文體:Text(Stone Telling), Record (history, romance, poetry, drama), analysis. Pandora's narrative,的不規則順序構成,由各個不同的角度去窺探生活在Shinsan這個地方的人們的生活、文化、和社會現象。

Kesh這個民族並不是Noble Savage, Shinsan也不是理想國,他們有著自己的迷信,但也有著自己的科學,他們被另一個種族視為野蠻人,但他們只是去檢視、及用自己的方式來面對生存所需的慾望而已。

但實在不是本好閱讀的書,只是若肯花心思去查的話,可以學到不少動植物或礦物的名稱就是了。(不過我是很懶的:p)

由 drinker 發表於 03:07 PM | 迴響 (0) | 引用

July 17, 2004

The Way of the World

Willaim Congrave

雖說是喜劇,但實在不太有趣哪,對話太過冗長蕪雜,重點太容易遺失。不過大概可以說是Wilde的前身吧。

但是那些複雜的感情糾紛無異是吃飽太閒,沒事把生活搞得那麼麻煩作什麼呢?

In vino veritas: In wine, truth.

由 drinker 發表於 10:15 PM | 迴響 (0) | 引用

July 09, 2004

To John Dryden

RPO -- John Dryden : Alexander's Feast

" He rais'd a mortal to the skies;
She drew an angel down. "

言辭是你最鋒利的武器,也是你最華麗的衣裝。
你曾經毫不留情地鞭笞那口拙的敵人,指桑罵
槐的功力無人能比。你讚頌,你指摘,彷彿古
愛爾蘭吟遊詩人所擁有的驚人魔力。你嘲笑過
的那些名字,在之後都將因你而被記得。

而你不若墮入人間牽起她的手的天使幸福。

由 drinker 發表於 07:56 PM | 迴響 (2) | 引用

July 08, 2004

Nine Lives

Unsula K. LeGuin

recurring theme: wholeness...
不刻意培養個體差異的clone,感覺有點詭異,不過既然目的是要創造出合作無間的團隊,也就好像可以理解了。不過十個人一下只剩下一個還真是淒涼,難怪會適應不良。XD

#April in Paris
這還真是熱鬧...不過過得高興就好了。

#The Masters
反智的社會真可怕...但會不會是知識份子的被害妄想症呢?

#Darkness Box
黑暗使得我們更為珍惜陽光;離別讓人們更珍惜回憶。


#The Word of Unbinding
為自由所付出的死亡果然是需要勇氣的,但死亡也是無法控制的,在那裡等著的到底是什麼沒有人知道。

#The rule of Names
結尾有種神秘的明快感,龍果然是不受任何規則束縛的。

#The Good Trip
主角在嗑藥之前就已經精神恍惚了吧...

#Things
為物欲所束縛嗎?但從結局看起來,若不是主角相信自己親手作的事物,又怎麼能遇到最後的那艘方舟呢?

#A Trip to the Head
失去記憶的人總是千方百計想找回來,明明知道後悔的機率很大,卻還是如此。

#The Stars Below
Bord還真是搶眼的配角,雖然出場不久就被抓去審判了。

#The field of vision
糟糕..我覺得要是換成我也會做出同樣的事情..

#The ones who walk away from Omelas
用一個小孩的不幸來換全城的繁榮...還真是商人式的想法呢。可以拿來辯論的好題材吧 我想。

#The Day before revolution
another recurring theme: 從光榮/理想到垂暮時面對生命。拿Laia跟Tenar作對比應該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由 drinker 發表於 03:52 PM | 迴響 (0) | 引用

July 07, 2004

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Ursula K. LeGuin

這種天氣還滿想去Winter星球住的,夏天啊...

用Harth 跟 Ai兩人視角交錯的架構很有趣,充分地展示了兩種不同社會架構裡頭的對比和差異。中間穿插的一些Gethen故事跟記錄的敘事除了提供Karhide社會更多的理解之外,很多也巧妙地呼應到了Harth身上(例如他的名字,以及他與他兄弟Arek之間應該是有過什麼但沒有被寫出來的故事)。

比較弱的地方就是Karhide跟另一個國家的對比沒有很細膩,畢竟敘述集中在Karhide,然後兩個國家裡頭小孩和父母的互動與教育的敘述上也沒有很清楚。

另外比較無趣的感想但可能比較值得注意的地方:1. wholeness/太極 2. The weaver -> spider imagery

由 drinker 發表於 02:46 PM | 迴響 (0) | 引用

July 01, 2004

To Robert Herrick

RPO -- Robert Herrick : His Return to London

"Weak I am grown, and must in short time fall;
Give thou my sacred relics burial."~His Return to Londen

你深知時間之有限,你熟諳享樂的路徑。慶典與愛情。
你知道死期將近。這是你流亡的終點,是你最後寫的一首詩。
他們會怎麼看待你呢?重獲榮耀卻已老朽。你會有莊嚴隆重的喪禮,過於華麗的墓碑,卻再也聽不見任何歌聲。

由 drinker 發表於 07:08 PM | 迴響 (0)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