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涵養] 單側聽損者職務再設計服務策略:視訊訪視技巧

前陣子在疫情較緊張的時候,專案單位找我協助以視訊會議方式,訪視工作中的單側聽損者,提出職務再設計改善建議。先前我寫過《聽損者職務再設計服務策略:視訊訪視技巧》提到一些技巧,不過這次的服務對象是以「單側聽損者職務再設計服務試辦計畫」資格申請的,除了同樣用到前文說明的技巧外,服務過程中有些有趣的特別經驗,值得拿出來分享。

這位服務對象沒有使用聽覺輔具的經驗,然而個案的優耳(聽力比較好的那一耳)已經達到輕度聽力損失,個案沒有意識到這個聽損程度可能構成障礙,一開始單純以「只是想改善劣耳(聽力較差的那一耳)聽力」的動機來尋求協助。為了協助個案理解聽覺功能障礙的情況,我在這次訪視中特別採用兩個策略:

針對這兩個策略,以下分享實務操作上的一些細節。

聽力具現圖

簡短複習一下:聽力具現圖是強調「能力」的聽覺功能視覺化工具,圖表上的音量單位是 dB SPL,比較容易直接跟聲壓計(sound level meter,或稱 noise meter)的量測結果比對,但是跟聽力圖(audiogram)上的音量單位不同,需要經過換算

我採用我修改過的極座標 6 分貝版聽力具現圖,依照個案聽力繪製聽力具現圖提供給個案:
範例個案的聽力具現圖
我對個案如此說明:圖中央那個人頭就是個案,圖的左邊就是左耳那邊,右邊就是右耳那邊;框出來的區域面積越大,表示那一耳能夠聽到越遠處的人說話聲。圖中清楚呈現個案的左耳聽力較佳(面積較大)、右耳聽力較差(面積較小)。

接著說明一般交談音量要怎麼呈現在圖中,表達成音量「距離」的形態。通常的情況中,面對面距離一公尺左右的正常交談音量大約是 65 dB SPL,但是個案的職場同仁說話習慣普遍偏向輕聲細語,疫情期間大家都佩戴口罩,考量到這些因素後,我決定以 LTASS 54 dB SPL 呈現:
範例個案的聽力具現圖特寫,在 48~60 dB SPL 範圍間以灰色標示近距離交談音量的視覺化呈現
圖中以灰色標示在 48~60 dB SPL 範圍間,這大約就是個案職務情境中,其他同仁與個案交談的音量「距離」。這裡很清楚地呈現出右耳僅剩下極小量的聲音落入個案的可聽距離,而左耳雖然能力大致還可以,但已經不是完全涵蓋,因此個案在目前未使用輔具的情況下,聆聽已經稍微吃力,往往需要拉近距離才有辦法順利理解語音。

聽力具現圖上的同心圓弧線有粗、細兩組,可以把整張圖切分成「大格」跟「小格」的距離變化。正如同聽力具現圖的視覺暗示,越靠近中央人頭表示拉近距離、越遠離中央人頭表示距離拉遠;每變動一小格是兩倍,變動一大格就是四倍。如果上圖是距離約一公尺的交談音量,那麼當距離變成四倍,也就是變成四公尺的時候,聲音就「變遠」一大格:
範例個案的聽力具現圖特寫,在 36~48 dB SPL 範圍間以灰色標示 4 公尺距離交談音量的視覺化呈現
個案的右耳無法聽到這麼遠的聲音,左耳則只有 2,000 Hz 以下頻率能夠聽到這麼遠,高頻的子音則已經太遠,對語音聽辨影響很大。

建立這個聽力「距離」概念的基礎後,接下來要把「距離」轉換成個案職場環境的位置,這件事有個現成的工具:「聆聽泡泡」。

聆聽泡泡

聆聽泡泡是嬰幼兒聽力學領域率先提出的概念,指每個人都處於某個虛擬的隱形泡泡之中,只能有效聆聽到泡泡範圍內的語音,與泡泡外的世界隔絕;泡泡的大小受到聽覺能力跟其他環境因素(例如噪音)影響,並且可以運用輔助科技讓泡泡往外擴張、涵蓋更大的範圍。

聆聽泡泡與聽力具現圖不謀而合,很適合用於聽力學諮商。在現場訪視的情況中,拿把卷尺就可以實地把聆聽泡泡範圍標出;然而在視訊訪視的情況裡卻顯得不容易,除非個案所在的職場環境能夠有人協助操作,現實世界很少如此順利。進行視訊訪視之前,專案單位的專員早已展開聯繫,請個案協助取得或拍攝一些具代表性的照片;這位個案主要遭遇聆聽困難的場所是一間會議室,訪視前共拍攝提供兩張照片,一張是空會議室,另一張使用中,使用中那張照片以紅色框線標示出個案習慣的座位位置:
範例個案的職場會議室全貌,從後方往前拍攝,無人使用的狀態
範例個案的職場會議室全貌,從後方往前拍攝,使用中的狀態,照片中有個紅色方框標示個案的習慣座位
我需要靠這兩張照片模擬出整間會議室格局。我以第二張照片桌面上的 A4 紙張為比例尺(長邊 29.7 公分),推算單張長條桌的深度為 45 公分,再以第一張照片推算地磚尺寸是 90 公分見方,以地磚當刻度,估算整間會議室的空間尺寸、每一張桌椅的尺寸及擺放位置。

大略掌握會議室與桌椅的尺寸及位置後,我以 magicplan 軟體建立粗略的模型,透過 3D 檢視的方式調整到近似的視角,與個案原本提供的照片比對,確認兩者沒有太離譜的差異:
範例個案的職場會議室 3D 模型,視角調整為近似空會議室照片的拍攝角度

透過這種方式確認模型可信之後,就可以在平面圖上以同心圓的方式標示泡泡範圍:
在範例個案的職場會議室平面圖上標示一公尺、兩公尺、四公尺等三個泡泡範圍,以及劣耳方向影響聽覺功能的區域
圖中黑色圓點是個案的習慣座位,箭頭表示個案的臉朝向主講者,三層同心圓範圍分別表示一公尺、兩公尺、四公尺,還有個灰色區塊是個案劣耳方向受到頭影效應導致聽力距離更差的區域。

這張圖可以清楚向個案說明只有坐在左側緊鄰座位的同仁是在一公尺的聆聽泡泡內,聆聽應該沒什麼明顯問題,同一桌對面的兩個位置及右側桌子最近的那個座位已經到了兩公尺泡泡,其他座位已經在四公尺泡泡甚至超出四公尺,就連主講者(在平面圖右上方的講桌旁)也位於四公尺泡泡的邊緣,已經超出個案的有效聽力距離。

經過這樣解釋,個案能夠很清楚了解:即使是自認聽力較佳的耳朵,也需要運用輔助科技進行改善,增加聽力距離,才能有效擴大聆聽泡泡。有了這層了解,個案很順利地接受我提出的改善建議,有很高的意願跟專案單位一起進行方案試用,這通常也就是成功介入的開端。

jed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