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涵養] SoftBank 的溝通輔具

最近日本的 SoftBank 展開一個很有意思的專案,叫做「Personal Innovation Act」,目的是要實際按照不同個案的需求,創造出客製化的創新解決方案。目前在網站上可以看到第一個專案的執行成果〈Analog Innovation〉,是個相當不錯的溝通輔具(擴大性及替代性溝通,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AAC)設計範例,值得同業(聽力師、語言治療師、輔具評估人員)花點時間研究,也可以用來想想我國「高齡長照」政策跟這件事的關係。

在這個〈Analog Innovation〉專案中,SoftBank 總共做出六種輔具,本質都是溝通輔具:

  1. スマート黒電話 (Smart Dial Phone) 是傳統電話介面的視訊電話系統(視訊的部份透過客廳的電視機呈現)
  2. SNS 新聞 (SNS Newsletters) 是把來自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等社交媒體的訊息自動編排,然後透過藏在信箱裡的印表機,印製成書面報紙
  3. リモート身長柱 (Remote Height Pole) 是先透過智慧型手機的身高量測軟體,量測及管理身高記錄,再連線刻印在家中的柱子上
  4. クラウド VHS (Cloud VHS) 是傳統錄放影機介面的線上影片庫藏管理及播放系統
  5. 影遊びオンライン (Shadow Play Online) 是連線手影通訊系統
  6. メッセージ掛け軸 (Message KAKEJIKU, Message Hanging Scroll) 是實體掛軸介面的手寫傳訊系統

對溝通輔具較生疏的朋友,可能除了スマート黒電話之外,不容易明白其他輔具跟溝通有什麼關係。各位要明白「溝通」不限於口語或書寫文字,任何形式的資訊傳遞與輪替,都可以是組成溝通行為的元素;設計溝通輔具時,當然不該侷限在口語或文字媒介,而必須去思考,對個案來說,有哪些溝通行為?這些溝通行為的目的是什麼?這些溝通行為的對象是誰?這些溝通行為的重要性如何?

以往傳統家庭的組成中,在餐桌上報告每日生活近況,是許多家長能夠參與晚輩成長的主要途徑;現代人際的溝通慣例已經不再如此,轉而把許多生活點滴記錄在網路上,這些社交網路也逐漸成為家人間維繫共同生活情感與體驗的方式,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順利迎接這些多變的網路服務,也未必能夠把網頁影音媒體的訂閱及播放管理等,轉變成抽象化的概念。所以 SoftBank 在這個專案當中,延續個案已經建立的「報紙」跟「錄影帶」概念及操作技巧,把媒體產製端(就是用手機拍照、錄影的子女及孫子女)橋接進去,解決個案「參與家人生活」的溝通需求。即使 SNS 新聞クラウド VHS 都是單向的傳遞,可是卻蘊含著許多溝通起點⸺不論是個案拿著報紙向鄰居炫耀子女生活點滴,或者是子女返家時帶著新的一批「錄影帶」,都能營造溝通行為的材料與互動。

リモート身長柱也在相似的脈絡中出現。「家庭成員在支撐家庭的房子結構上,隨著時間留下實際的痕跡」,對於傳統家庭世代是非常重要的向心力凝聚表徵。這種特殊的溝通方式構成來自不同世代的共同參與,是一種「摸得到」的溝通,也是一種能夠「親眼看到時間跨度」的溝通。相對於前面幾種溝通形式,這種刻印身高的溝通模式,發生頻率雖然不高,可是無可取代。

影遊びオンラインメッセージ掛け軸雖然很像遊戲輔具,但是兩者都需要雙方輪替互動才玩得起來。姑且先不論事前事後能夠增加的溝通契機,光是在這種輪替互動的遊戲進行,就是一種很珍貴的非語言溝通情境。當然這兩種「遊戲」大概都不會是維繫多年的溝通情境,但是對於「溝通」來說,任何當下的企圖與需求都值得解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當這些想要分享、想要參與的衝動湧出,誰不願意準備好?未來也許這些「遊戲」過了那些時機後就不再需要,但是那時自然可以再創造其他共同玩樂的方式。

這一系列的輔具創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精神值得學習:規劃設計任何溝通輔具時,不能只顧著輔具的功能性而不管外觀,因為輔具看起來如何、摸起來如何、怎麼操作等細節,都要跟個案自己的生活選擇呼應;輔具要跟著個案改變,不要強逼個案為了輔具而改變。做到這一點,乃是讓個案常保(運用輔具的)溝通動機的不二法門。

註:根據 Personal Innovation Act 的說明網頁,SoftBank 在這系列的專案中四處運用 Arduino 實現構想;任何想要從事輔具服務的專業人員,如果能夠學習運用 Arduino,規劃輔具較不受現有市面產品的限制,才能真正根據個案需求,實現真正量身訂做的各式生活輔具。

jed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