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打鍵盤] 從靜態鏈結扯到科技與心態

記得很久以前我在讀《世紀末軟體革命2》的時候,書裡提到了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

Compute is to simulate.
計算即模擬。
計算機科技的演進並沒有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更超越的邏輯性,而是讓我們能夠有個機會,以一種更為精確的基礎觀點,重新體驗這個世界裡,各種物件 (object) 間的方法 (method) ,以及在這些方法中所承載的訊息 (message) 。

噢,科技從來沒有讓我們抵達更好的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早就存在於世界上,端看妳我的心態是否已經調整過來罷了。

在全球資訊網 (World Wide Web, WWW) 裡,所謂「網址」的原文乃是 URL ,這是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的頭文字 (acronym) ,真要翻譯成中文的話大概是「一致資源定址器」的意思。我們可以看到,全球資訊網的基本架構,就是建立在這種每一樣東西都有一個(永遠)一致不變的位址的概念上。

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式各樣的軟體用各自的觀點演繹著對應到真實物件的各種方法,漸漸地出現了所謂的動態頁面 (dynamic page) ;其實就算科技不繼續進步,事情也不會變得比較單純 — 人類最強力的能力之一,不外乎在各種規則裡製造例外、矛盾與混亂。妳早晚會看到有人把所有的東西都寫在同一頁裡,讓妳拖著滑鼠橫越大西洋。

然而解決的方法早就存在了,那就是靜態鏈結 (permalink) 。

最早的全球資訊網裡,幾乎所有的鏈結都是今天我們所謂的靜態鏈結,一直到動態鏈結比例漸升之後,為了加以區辨纔有靜態鏈結這種說法。之所以稱做靜態鏈結,顧名思義就是這類的鏈結 (link) 靜止而不變動 — 即使是像 wiki 這類瞬息萬變的東西,也都建構在靜態鏈結之上 — 變動的是物件間的方法,而不是物件本身

事實上妳可以把靜態鏈結的再度被強調,視為網頁的內容 (content) 再度被重視的象徵 — 透過靜態鏈結,任何特定的資訊片段纔能夠在不斷變動的環境及情境裡,獲得固定的絕對位置。這個位址所代表的物件當然可以跟其他的物件繼續地互動,而演繹出不同的相對意涵,但是這個物件將得以被精確地描述、指稱、援引、參照、對比。

資訊得以本質存在,纔能夠被匯集成有用的知識。

妳可以任意地使用動態頁面,為妳的站台添增各式各樣華麗豐富的效果,但是請別忘了適時地使用靜態鏈結。實做上一點兒也不難;妳所需要的也祇不過就是一組 <a id="foo"></a> 並提供相對應的 <a href="#foo">靜態鏈結</a> 罷了。沒有太多技術難度,唯一的門檻在於嚴謹而細膩的心思。

而這本來就不是甚麼科技帶來的波濤,一切就祇是心態問題罷了。

jedi.org: